保护状态是什么?关于保护状态的科普介绍

创闻用户
创闻用户 2022-07-27 14:32:29

一个种群(例如一个物种)的保护状态表明其是否仍然存在,及该种群在将来灭绝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评估保护状态时,要考虑许多因素:不仅要考虑现存个体的数量,还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的总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繁殖成功率、以及所存在的威胁。在国际的、多国之间的、不同国家的及当地政府的层级上,都有多种保护状态体系,甚至对于消费者也有不同的保护状态制度。

国际制度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保护状态名录和排名系统。《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根据诸如下降率、种群规模、地理分布面积、种群破碎化分布程度等标准将物种分为9类。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还包括自公元500年以来灭绝的物种。当讨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时,其官方术语“威胁”包括三类,分别是极危、濒危和易危。

 

  • 灭绝(EX)—没有已知的存活个体
  • 已在野外灭绝(EW)—仅在圈养条件下生存,或作为自然化种群远离过去的栖息地
  • 极危(CR)—在野外灭绝的风险极高
  • 濒危 (EN)—在野外灭绝的风险很高
  • 易危(VU)—在野外有很高的濒危风险
  • 近危 (NT)—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濒危物种
  • 无危(LC)–最低风险;不符合高风险类别。广泛分布且种类丰富的分类单元属于这一级别
  • 数据缺乏(DD)—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评估其灭绝的风险
  • 未予评估(NE)—尚未根据标准进行评估。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旨在确保野生动植物标本的国际贸易不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许多国家在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动植物时需要《濒危物种公约》许可证。

多国间制度

在欧洲联盟(欧盟),鸟与栖息地指令是评估欧盟内物种和生境保护状态的法律文书。

公益自然项目对保护现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美国、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它是由来自公益自然项目(NatureServe)、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以及自然遗产项目和数据中心网络的科学家联合开发的。并且它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系统结合的速度越来越快。其物分类包括:推测已灭绝(GX)、可能已灭绝(GH)、极危(G1)、濒危(G2)、易危(G3)、似乎安全(G4)和安全(G5)。 该系统允许存在模糊或不确定的等级,包括不精确的数字等级(例如G2?),以及等级不明确时的范围等级(例如G2G3)。公益自然项目为圈养或栽培增加了一个限定词(C),这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在野生状态下灭绝(EW)的状态有着相似的含义。 俄罗斯联邦的红色数据手册在俄罗斯联邦使用,在部分非洲地区也被认可。

国家制度

在澳大利亚,《1999年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EPBC法案)描述了受威胁物种、受威胁生态群落和威胁进程的名录。这些名录与1994年《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分类和标准》(版本2.3)类似。在《EPBC法案》颁布之前,1992年《濒危物种保护法》采用了更简单的分类系统。一些州和地区政府也有自己的保护状态制度。西澳大利亚保护制度的代码在《宣布稀有和优先植物名录》(在taxobox中使用时缩写为DECF)中给出。

在比利时,佛兰德自然和森林研究所公布了一套有150多个说明生物处境危险的自然指标的在线集合。

在加拿大,有一个专门负责评估并指出哪些野生物种具有从加拿大消失危险的专家组,即加拿大濒危野生动物状态委员会(COSEWIC)。根据《濒危物种法案》》(SARA),联邦政府有责任依法保护由世界濒危物种委员会评估的物种。

在中国,由国家、各省、县来决定各自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这就是中国红色数据手册。

在芬兰,通过《自然保护法》,《欧盟生境指令》和《欧盟鸟类指令》来保护大量物种。

在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机构公布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在印度,有2003年修订、1972年颁布的《野生生物保护法》和2002年颁布的《生物多样性法》。

在日本,环境部出版了《日本濒危野生动物红色数据手册》。

在荷兰,荷兰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公布了一份受威胁物种名录,并根据1998年《自然保护法》实施保护。同时物种也通过《野生鸟类和栖息地指令》得到保护。

在新西兰,自然保护部门公布了《新西兰受威胁物种分类名录》。截至2008年1月,受威胁的物种或亚种被指定为以下七个类别之一:国内极危、国内濒危、国内易危、衰退型、恢复型、残留型或自然不常见型。 虽然这一分类只着眼于国家级别,但是其中许多是新西兰特有的物种,这些特有物种在海外的安全状态仍是根据《新西兰受威胁物种分类名录》中的类被进行记录。

在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红皮书》于2001年出版,其中对不同物种保护状态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其中有8个两栖类群,21个爬行类群,128个鸟类群,74个哺乳动物群,共计231个分类群。还有30多本区域性红皮书,例如1994年出版的阿尔泰地区红皮书。

在南非,根据2004年《国家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法》设立的南非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负责起草受影响物种名录,并监测遵守《濒危物种公约》决定的情况。并认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济上,以前多样化的红色名录与现在的形式更相符。

在泰国,BE 2535的《野生动物保护和保留法》界定了15种保留动物物种和两类受保护物种,其中狩猎、饲养、占有和交易都是法律禁止或限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的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司及国家公园负责监管这些活动。

在乌克兰,环境保护部保存着濒危物种名录(分为从“0”到“VI”七个类别),并在《乌克兰红皮书》中公布。

在美国,根据《濒危物种法案》建立了《濒危物种名录》。

消费者指南

一些关于海鲜消费的指南,如《海鲜观察》(Seafood Watch),它将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分为三类,类似于保护状态分类:

 

  • 红色(拒绝或避免购买)
  • 黄色或橙色(“三思”、“有不错的替代品”或“再考虑一下再买”)
  • 绿色(“最佳海鲜选择”)

 

这些分类不仅简单的反映了个别物种的濒危程度,还考虑了捕捞它们的方法和位置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意外捕捞或者海底拖网捕捞。通常评估的是种群,而不是个别物种(例如鱿鱼、对虾)。

海洋保护协会对海鲜物种有五个等级的评级,评级结果刊登渔业在线网站上。

本文转载于:搜狗科学,baike.sogou.com/kexue/d10550.htm,本内容使用CC-BY-SA 3.0授权,用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