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 | 徐健:未来3-5年智能驾驶将聚焦L2+ 高速NOA方案或成行业标配

创闻用户
创闻用户 2023-07-31 10:22:04

2023年4月18日,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沪举办。2023上海车展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备受全球汽车行业瞩目,创闻号邀请整车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7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导者做客“汽车资讯”访谈间,以“车展快问答”的形式就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新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为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的访谈实录:

创闻号:上届车展,也是有很多与车企合作的信息。大家都说地平线被称为“签约线”。近年来看,已经过了两年的时间,近两年我们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在智能汽车的行业。两年之后,地平线有了哪一些变化呢?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健:上次车展之后,我们地平线产品技术越来越成熟,落地的前景落地的案例越来越多。到今天我们已经有征程系列的芯片,出货量已经达到了300万片。这个是我们跟两年前有个比较大的跨越。其实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地平线的计算方案,更多的跑在了中国智能汽车上。

这一次车展上面,我们主要是有几个亮点的发布。第一个是我们发布的新一代的智能计算的架构。这个智能计算的架构,我们叫BPU。它能支持大参数的Transformer,它对于计算的性能,会体现出非常强大的功能出来。

第二个是我们这一次发布了专门支持智能驾驶软件开发的这样的开发套件,我们把它叫做TogetheROS™·Auto。这使得可以使开发变得更加高效,整个开发套件,也在我们与很多的软件的合作伙伴合作当中得到了打磨。

还有我们在合作伙伴方面,有一个跟国际知名的Tier1 采埃孚达成了合作,用我们工具及软件支持采埃孚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能力,做出一个解决方案。未来我相信我们两家携手,可以服务更多的整车厂。同时我们这一次在车展上也带来了比亚迪。比亚迪基于地平线征程5打造的BEV融合感知方案。征程5也会在比亚迪上尽快的量产上车,给比亚迪带来新的体验。

我觉得从总体上来讲,不管是我们在产品技术,还是在产业合作,还是在商业落地上,地平线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坚定。

创闻号:地平线作为中间厂商,也在做像您刚刚说的中间件、控制键,这个给行业伙伴能带来什么?从地平线自身来看,做这些业务,会给地平线带来什么呢?

徐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地平线作为一个专注在智能驾驶计算方案的提供商。所以我们首要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计算方案真正的能够落地,能够量产。所以地平线不仅仅是要技术研发,而且要把量产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过程当中,首先我们要有基于是地平线软硬协同的理念,去研发出来高性能的计算的架构,然后有计算的基础设施。同时,我们要给行业伙伴提供非常好用的开发的工具。这就是只有工具好了,才能让软件算法体现极致的效能。

第二个,地平线从创业之初,就一直坚信生态合作的理念,我们希望地平线给行业提供基础设施,提供芯片加工具链加参考算法的这样一种模式,去跟行业广泛的合作。在软件和硬件的伙伴在与地平线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有这样一套非常好的工具,还有中间件的,就是能提高大家开发的效率,能够缩短从方案再到量产上车的时间。这样来讲的话,就是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收益,使得智能驾驶,特别是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够更快的成为车企的竞争的优势。

我们在理想当中是觉得,特别是今天消费者所关心的,比如要降低驾驶疲劳,比如说在有些场景,比如高速NOA,这个能做成行业的标配。你要做成智能汽车标配的话,一定是开发的效率是足够高的。开发的整个软硬件的性价比是高的。所以地平线一直通过,不仅仅是通过我们的计算平台,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很好的开发工具、中间件能为行业提供服务。

创闻号:了解,在这些合作伙伴,和地平线建立合作关系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呢?

徐健:我觉得核心驱动力几个点来看。首先是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得热火朝天。这个过程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各个方面的精英人才加入到智能汽车领域里面,不管是从软件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从软件来看,原来有做L2,还有做L4这样的智能驾驶的公司,现在都纷纷的转向了乘用车智能驾驶量产。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如何选择跟一个计算方案计算平台去合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而不是基于某种采购的选择,它其实是一种战略选择。这个战略选择当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为什么选择地平线。第一个,我们是有一个扎实的产品跟技术基础的,因为我们基于地平线软硬结合的理念,设计出来的高性能的计算方案,这个计算方案同时还有易用的开发的软件和工具,使得产品跟技术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这一次行业里面普通量产的征程5,就是中国第一款百TOPS算力以上量产的计算芯片。而且它计算的速度,我们讲的FPS,已经到了1531,可以在这个芯片上,让它的软件计算速度最快。同时,它还有低延时、低功耗、可靠性高的特点。所以首先我们觉得,先进的高效能的产品跟技术基础。

第二个要选择一个芯片平台更重要的可能还是一个整个平台的友好程度。就是可用性,有没有经过量产的打磨。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选择一款计算平台,如果是这个上面,它没有经过量产的验证的话,其实还是要走过一个很长的路程。

地平线我们在300万片的出货基础之上。我们各种开发工具,各种的中间件,包括工具链,都经过了很好的量产的验证,也包括我们有一些很好的参考的算法。这个都可以给予到合作伙伴受益。

第三个,其实是地平线的生态形成了一个比较相对完备的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当中,地平线应该是说,我们形成了在中国在智能驾驶的这个领域里面,应该是生态种类最齐全、生态的配合度最高的这样的一个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面,我们有大概100多家的合作伙伴,而且这个里面,我们有IDH,这样的IDH是给开发商提供更好的硬件还有底层的服务。我们也有这些软件的服务商,我们也有软件合作伙伴。软件里面也有专门做感知,也有专门做规控的伙伴,也有做硬件的伙伴。

整个这样的体系,同时也有一些单独的模块,比如定位,比如像OTA,像这样伙伴的体系,它逐渐的齐全起来。这样使得你选择了地平线,又选择了一个丰富的智能驾驶生态。在这里面,大家能够形成合力。所以我觉得,最后一点就是它是整个的计算平台,在不断的跟整车企业进行量产合作过程当中,得到了整车企业广泛的认可,而且我们是有一个很好的服务力。作为一个芯片的厂家,我们在服务合作伙伴服务OEM过程当中,我们大家觉得,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战斗。大家秉持了地平线成就客户耐得住寂寞的这种文化,使得我们,你看我们有一些,这次在我们展台上放的像理想的L8和比亚迪的汉,它就是开发时间到八个月甚至更短。所以车大量的OEM,对于地平线的信任和认可,也给了软件合作伙伴更大的信心。

从这个地方来看,地平线的整个生态平台,它技术是先进的,工具是好用的,生态是完备的,还有客户是认可的。

这样,我觉得如果您是一个智能驾驶的开发商,你肯定也会来选择这样一个好的平台。

创闻号:了解,您刚刚也提到了比亚迪这一次宣布和地平线的合作。我们之前了解到,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还有与英伟达还有与其他的合作。这种情况您是怎么看的呢?未来车企和多家芯片公司达成合作的模式,未来会是一个趋势吗?就是一家车企不一定只用一家芯片,这个您是怎么看的呢?

徐健:这个是个好问题。我觉得首先在智能汽车的时代,车企对于智能的技术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但是在智能汽车这个时代,可能车企会考虑的,更多的希望掌握更多的能力,同时还希望有更快的迭代的速度,这个迭代的速度才能够去应对今天客户的需求。所以车企去深度的参与,甚至您刚刚提到的在芯片的选择,在这些上面,他们有更多的希望去形成自己的能力的,我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也是在这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现象。

第二个,今天来看的话,我们在很多的时候,车企应该发挥它系统集成、整合的能力,也是拥抱这个开放的生态。它就跟不同的软件跟硬件的伙伴一起,形成它自己的在智驾上的优势。所以这个角度来看,开放的生态合作,一定是个趋势。

地平线也是开放生态的坚定的倡导者。所以,我们也是去支持车企在这些方面的选择。

举个例子来说,地平线的商业模式,我们甚至可以到,除了我们提供芯片,也有可能提供参考算法,也有一种方式,我们甚至可以用IP的方式去跟车企合作。我们授权IP,由车企来去定它的芯片。所以,在这种商业模式上,我们已经达成了以一家车企达成的商业合作的例子。由此来看,我们也会去支持车企,自己去定制它的芯片。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最终,就是这个产品的竞争力如何来体现。所以我们几乎在中国的所有的跟我们合作的车企,有一些大的企业来讲,我们都是非常开放的合作。而且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越是觉得我们开放,他越会觉得与地平线的合作,让他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更快的产品迭代。

创闻号:因为地平线也是致力于智能驾驶赛道。近期关于智能驾驶有很多的争论,包括L3什么时候能实现落地。这个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节奏和趋势,您有什么预判呢?

徐健:我觉得智能驾驶,可能在未来的3-5年,可能还是要聚焦在L2+上面。首先,因为消费者是在对于辅助驾驶,特别是高阶的辅助驾驶,还是有他的刚需的需求在。最主要是能够降低驾驶的疲劳,然后提高驾驶的安全。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认为行业应该着重于当前,应该把现有的,比如说在高速的NOA,还有在城区的一些专线,把它打磨好,然后提供高的性价比。稳定的性能预期,很高的安全可靠性,给消费者带来丝滑般的体验。这个我觉得是行业要共同努力要做到的。这个方向上要让消费者有稳定的预期,之后再到下一个阶段。所以未来的三到五年,可能还是以高速的NOA,加上一些特定场景的专线,这个会成为行业的主流的发展方向。车企跟各种的软件商、各种的生态伙伴软硬件的合作伙伴,一起去迭代,把这个性能做到最强。应该是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可感知的,愿意为此付费的智能驾驶的体验。但是这个应该是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之后,可能就要更多的跟驾驶跟座舱的联动、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很快的去追求在乘用车的领域,一味的追求城区的无人驾驶。它可能会沿着这样一个路径,先是智驾稳定,然后舱驾融合,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然后再往上去迭代,去深化。

创闻号:了解,地平线接下来有做智能座舱芯片的计划或者是规划吗?

徐健:我们有了下一步的计划的时候,会向大家发布。

创闻号:刚刚您提到的关于智能驾驶这一块,未来三到五年还是专注在高速NOA或者是城市专线。这部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市场空间还会有多大呢?

徐健:我觉得努力的方向,应该把这个作为标配,就是智能汽车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些功能,高速NOA,然后行和泊都做到一体,停车也可以,再加上专线。但是今天我们的配置率还是不高的,而且很多还都是选配。做的标配,我觉得应该是需要的。就像我们用的智能手机,你不能说智能手机的拍照,我还用你选配。但是你在拍照上面,有的人手机上面拍照是加了美颜,有的拍月亮,那个是可以有差异。但是人们对于智能汽车它在智驾上面,这就是一个稳定的期待。这个应该普及。应该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全面的普及。

创闻号:也就是25年左右,它会实现一个标配的普及?

徐健:对,甚至我觉得会比它更早。现在看起来的话,可能会是,就是你要真正的做到全面的标配的话,可能要三年时间。可能行业都在往这个方向进步。

创闻号:如果到那个时间点,地平线在市场内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徐健:肯定会是里面一支重要的力量。因为今天不管是地平线自己的计算平台,还有我们上面的合作伙伴,都在逐步的成长。他们有的做出来的性能,都是值得大家很好的期待的。我觉得实现标配过程当中,地平线会占据一个可观的份额。

创闻号:好的,我最后问一个问题。本次上海车展,您整体感受如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徐健:本次车展的一个感受就是太热了。这个热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天气确实是很热。第二个,我觉得大家的参展的气氛很热。就像我说的,我两年前在上海车展的时候还穿线衣,现在只能穿T恤了,一个是天气,同时人们的热度很高。

昨天今天两天是媒体日,后面到了公众日、专业日,大家会接踵而来。

我还看了几家车企的产品,我觉得真的是中国自主的这些品牌,产品做得越来越好,不管是从外形还是质量上面,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亲民。所以我觉得,产业的参与程度一定会激起消费者对这些车的喜爱。天气热、参展的热情也很热,车的表现也很热。行业大家都很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次车展能够给中国在疫情之后汽车行业带来更热的发展。

创闻号:好的,我们也期待。徐总总结得非常到位,就是热。

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