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陈禹行:自动驾驶趋向理性发展 易航智能NOA通过全栈自研实现

创闻用户
创闻用户 2023-07-31 10:28:36

2023年4月18日,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沪举办。2023上海车展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备受全球汽车行业瞩目,创闻号邀请整车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7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导者做客“汽车资讯”访谈间,以“车展快问答”的形式就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新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为易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陈禹行的访谈实录:

创闻号:欢迎陈总来到搜狐采访间,首先想问一下,现在在产业链方面,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呢?

陈禹行:今年开始有一点成本的压力,但是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整体技术壁垒比较高。

创闻号:有说L3在短时间内能实现,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陈禹行:这个可能涉及到汽车行业发展当中,自动驾驶分级的改观了。现在我们更多以场景来划分了,这样更贴近车厂需求。所以,以安全性来分级划分L几,就相对比较少了。

创闻号:那咱们正式开始访谈环节。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本次车展上,易航智能带来了哪些产品,有什么亮点?

陈禹行:我们易航智能这次车展发布了行泊一体Lite版本的域控制器,我们能通过单SOC实现目前主流的5R1V(音)的行泊一体方案,也可以升级到NOA的功能。也可以实现数据回传,持续不断的迭代。以及包含支持现在出口欧洲的ENCAP五星的安全标准。这是最新的高性价比的一个产品。

创闻号:这个产品大概什么时间可以量产落地呢?

陈禹行:我们在今年就可以量产落地。

创闻号:最近我们关注到城市NOA已经有落地案例,据了解其他企业也正在测试中,在这方面公司有何新的进展?

陈禹行:城市NOA是我们一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我们今年城市NOA产品会在今年二季度完成开发。

创闻号:落地车型方便透露吗?

陈禹行:落地车型,暂时留点悬念吧。

创闻号:目前关于合作车企这方面可以介绍一下吗?包括车型?

陈禹行:我们现在合作量产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加起来有三十多个车型了。跟很多家车厂有量产的项目。量产的定单我们现在也在逐步的出货。我们自己的产品线,一共有四条产品线。第一条产品线,就是我们做的智能前视一体机的产品。第二个是现在发布的行车一体Lite(音)版本。第三个是高速NOA的行泊一体的版本。第四个城市NOA,我们在四个产品线上都有跟车厂合作的定单,也有量产出货的项目。

创闻号:我们都知道,易航智能最开始和理想有过合作。在后面的合作中,您觉得获取车企订单的时候有什么难点吗?也来谈谈您这边的优势。

陈禹行:其实现在行业,对于自动驾驶,也是越来越趋于理性,以及成熟的状态。所以车厂对于系统,它的认知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更加了解整个系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功能,也对成本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来讲,肯定还是要考虑成本以及功能的平衡。以及怎么样能满足车厂的需求,以及怎么样落地。我们易航的优势,一个是全栈自研,还有我们对于量产的经验。

全栈自研,因为现在智驾的系统,包括NOA的系统,它是越来越复杂的系统。所以对于车厂来讲更关注整体的解决方案,在功能、性能上都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这个必须拥有全链自研的能力才能实现。因为它不是简单的通过感知或者规控来升级,而是技术链条整体优化。再一个全栈自研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客户逐步的实现迭代和持续升级。

第二大方向是量产,有量产的经验,知道车厂开发流程,知道它的需求。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吧。在这个优势上。因为我们了解了车厂的需求,所以在性价比、成本这边,也是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创闻号:您也提到了成本,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问题,因为现在车企很看重这一块的成本。这种成本下降已经传到了供应链端。在您看来,NOA领域还有什么可以让成本下降的空间吗?

陈禹行:其实我们控制成本的方式,是用一个高性价比的算力平台。但这样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算法端,必须要把能实现这一套功能的算法压缩到一个比较小的程度,然后才能放到中小算力的平台里面,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所以我们自己有很多像模型压缩的方法,以及对于规控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一些小的运算量的规控的算法。通过这些我们把NOA的功能,放到一个中小算力平台里面,实现对成本的最大的优化。

创闻号:这种压缩,对于最终的上车表现会有什么影响吗?

陈禹行:所以这个就是关键所在,不管是在感知端,还是规控端,算是我们技术上的优势了。我们可以把模型做得比较小的前提条件下,精度可以保持很高的水准,可以保持量产的状态。我们现在都已经在量产了,已经在市面上销售量产车了。

创闻号:如果要实现,比如L3、L4高档的无人驾驶,是不是还要加大投入呢?这个和现在的做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是不是有矛盾呢?

陈禹行:现在汽车行业更多以场景化来定义自动驾驶的发展。从开始的单车道,就是我们说的L2系统,对应的是单车道、跟车、沿着车道走。再往下发展,NOA是界定这个阶段的产品。再往后是城市NOA和FSD(音)的方案,我们通过不同的场景来划分。因为传统的基于安全性等级的划分,里面对于场景的限制很多。比如一些量产的L3的系统,要在特定的车道里面,要在最左侧车道,还要看到护栏,车速还不能太高,这种用户的感知价值就很有限。它开启的频率就很低,开启的价值也很小。我们现在基于场景的方式,打开自动驾驶的场景,NOA就是在城市场景里面,或者在高速场景里面我们实现这个功能,只在特殊的Corner Case里面,可能还需要人来做一些监控。这样对于用户来讲,能解决他大部分时间里面的驾驶负担,可能他95%的时间,都可以使用这套系统了。只有5%他自己监控一下就可以了。所以用户的感知就会变得非常强。这就是现在基于场景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基于场景的,我们可能更多的像您说的L3、L4,可能对应的是NOA的系统或者是城市NOA,或者是FSD(音)的系统。在这些里面,我们觉得高速NOA是一个重要阶段和产品,关键在性价比端。因为对于车厂来讲,对于性价比的关注还是比较高的。

而对于城市这边来讲,肯定它场景会更加的复杂,对算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可能整个的算力,可能也会更多一些。

这个的难点,可能在于我们怎么样把在高速NOA积累的经验,在城市NOA上给它实现出来,有更好的表现。包括我们对于数据的处理,包括对于算法的处理,这些可能对于城市NOA这边是比较大的挑战。

创闻号:明白,从高速NOA拓展到城市NOA,在您看来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它会有一个窗口期的限制吗?

陈禹行:我觉得现在来讲,城市NOA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车厂对于城市NOA,也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然后从技术过渡来讲,我们高速NOA会回传所有的数据,然后基于数据闭环来升级。城市NOA对于数据的需求就会更多一些,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对数据更高效的处理方式。然后在算法端,有一些是可以延续的,有一些根据城市道路上的特点,我们会开发新的算法。

创闻号:提到算法,因为上次特斯拉AI DAY推出了一个占用网络的这样一个东西。在我们看来,这好像是个很酷的东西。从您专业角度,您来看一看,这些和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相比,它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

陈禹行:其实这些网络,包括占用网络,包括之前特斯拉发布的BEV(音),都是对于城市驾驶的一个新的架构,我们觉得还是比较领先的一个思路。它会把自动驾驶更趋向人的驾驶行为了,趋向人的感知。BEV主要是鸟瞰图,占用网络更多是三维的感知。现在在国内,对于网络来讲,我们也在开发算法。包括车厂也在开发BEV的网络,我们会在今年二季度实现落地。其实中国和美国之间,更多的可能是一些数据的差异。我们可能需要基于我们量产车,有更多的数据的回传,包括对数据的处理。

创闻号:您刚刚说二季度落地,是采用BEV(音)的算法吗?

陈禹行:是。

创闻号:因为特斯拉也是城市路线。所以目前在国内,聊得比较多的,对新地图这个路线,就不那么依赖高精地图,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陈禹行: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BEV的理念,为什么说它先进呢?因为它趋向于人的驾驶行为了。因为一旦你的自动驾驶跟人的驾驶行为一样的话,人坐在里面,就会感觉到非常舒适和安全。BEV它实际上就是在车的周围,通过对静态道路信息的感知,对动态目标的感知。然后在车的周围建立一个局部的小的地图,再把这个小的地图,跟全局的导航地图做匹配。这就跟人的驾驶行为很像了。人开车就是用导航,可能在全局路径上,我知道在哪个路口需要左转和右转。但是怎么到达右转车道,是通过车的感知。这个跟人的驾驶行为更相似了。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更好的方案。

创闻号:所以依赖于这种算法路径的话,未来也完全可以不用高精地图?

陈禹行:对,其实对于高精地图的依赖会进一步降低了。因为高精地图在城市里面,它的更新包括采集都会有很多的限制。包括一些法规的要求。比如城市道路上有很多的车,一直停在路两侧的,所以对于地图的采集和更新,有很多的限制,包括经常性的修路、改道、画线,这些都对高精地图的使用有很多的限制性。

创闻号:我们也会采用导航地图吗?

陈禹行:导航地图一定会使用到的,因为它涉及到从A点到B点的全域路径,怎么样行驶。

创闻号:导航地图的精度到什么程度呢?

陈禹行:一般是米级,日常的导航地图就够用了。

创闻号:我听说之前像特斯拉在美国,他们对地图的审核,可能不是那么严格,而且说他们的地图,包括导航地图的精度可能更高一些,是这样的吗?

陈禹行:涉及到导航地图,比如说你对车道的描述,还有你在真实物理空间里面地图的精度,其实现在国内的地图,精度也是够用的。

创闻号:最后问一下关于易航智能自身的问题。目前的营收盈利情况,您方便透露一下吗?

陈禹行:我们目前其实今年也是在量产的过程中,所以我们今年的收入应该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开发费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已经量产出货的量产的收入。今年整体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因为这也是随着行业对于行泊一体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定单量越来越大。我们也是在行泊一体这边,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线和产品布局。

创闻号:现在来看,可能大部分的自动驾驶的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所以您觉得从行业来看,营收平衡点会在什么时候体现呢?

陈禹行:我觉得这个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现在自动驾驶行业还是投入相对大一些,这个还需要一点时间。然后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对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规模化效应产生之后,这个可以实现盈利。

创闻号:所以还是要加大量产实现规模化?

陈禹行:对的,再做有技术壁垒,能产生毛利的产品。

创闻号:好的。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本届车展,您最关注的方面是哪一些呢?

陈禹行:其实我比较关注的是两点,第一点,我们国内的自主品牌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吧。因为其实现在看,我们现在整个国内的汽车销量的比例,或者是形势已经跟前几年完全不一样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迅速的攀升。

这些新能源汽车跟智能化是强相关的关系。所以它们对于智能车、智能驾驶会有更多的需求。这是第一个我比较关注的方向。

第二个,也关注一些零部件行业,就是我们所在的行业。对于行业里面自动驾驶,或者是智能化的发展水平比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