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迹构造是什么?关于生物遗迹构造的科普介绍

创闻用户
创闻用户 2022-08-07 10:02:52

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称为生物遗迹构造,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运动、居住、觅食和摄食等行为留下的痕迹,也称为痕迹化石或遗迹化石。

简介

根据习性特征,把遗迹化石划分为五个主要组合:停息痕迹、爬行痕迹、觅食痕迹、摄食构造、穴居构造。

生物遗迹构造都是原地形成的,不被搬运转移,因此是判断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它们能在水深、盐度、能量等级、沉积速度以及底层性质和气体状况等方面,提供环境解释的重要资料。

主要特征

地质时期生物在其生活活动过程中,留印在层内或岩穴中的遗迹和遗物保存而成化石。是与实体化石完全不同的特殊产物,属于广义的化石,也属于某些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其遗迹主要有:足迹、行迹、移迹、潜穴、钻孔和各种生物侵蚀构造等;其遗物有:原始人使用的石器、骨器、粪化石、粪卷、粪粒、蛋化石、挖掘微粒、植物根组织穿过古土壤形成的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及生物成因的递变层理等。在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发现,最早出现于前寒武纪。含有非常丰富的遗迹化石的地层,可作为标志层。遗迹化石的研究,对于确定古动物群落性质、地层对比、岩相分析、古生态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并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方面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如中国南方下志留统的虫迹化石,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层位稳定等特点,在缺乏实体化石的情况下,可作为良好的标志层。

分类

停息迹构造

 由活动的生物暂时停息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浅坑,坑的形态与生物的腹面形态一致,凹凸相反,如星形迹(Asterichnites)、皱纹迹(Rusophycus)。

 

 

爬行迹构造

活动的生物在沉积物表面移动时形成的轨迹,有足迹及移迹之分。足迹是有足的生物移走时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浅坑,具有一定的大小、形态、方向的特征。

 

 

居住迹构造

主要是底栖生物为了避免水流的冲刷及食肉动物的袭击,为了食悬浮物而挖掘一种管状居住穴,管具有方向性及形态特征。

 

 

觅食迹构造

由固着底栖觅食动物向沉积物内部进行挖掘形成的通道,通常有分枝状及辐射状,如均分潜迹、螺旋潜迹等。

啮食迹构造

通常为食泥的生物在沉积物的表面吞食有机物时造成,有方向性,不分枝,作规则的旋卷弯曲的移动,如类沙蚕迹、旋圈迹、蠕虫迹等。

 

 

性质

同古生物实体化石比较,生物遗迹构造(遗迹化石)具有下列特殊性质。

原地保存

绝大多数遗迹化石都是原地保存,不像许多实体化石会被水流搬运。无论是产生于沉积物表面的足迹、移迹或产生在沉积物内部的潜穴、钻孔,都会随着沉积物的成岩固结作用而保存在原地。水流作用只能导致其侵蚀和破坏,并不起搬运作用。遗迹化石的这种性质,可以用来更准确的恢复沉积环境。因此多数遗迹化石是可靠的指相化石。地层中同一个化石产地所发现的遗迹化石组合称为遗迹群落,它是一个生物群落中造迹生物活动的证据。

地史分布长

遗迹化石的地史分布一般比古生物实体化石长,不像许多实体化石那样可以作为标准化石,这主要是因为代表生物习性特征的遗迹化石不像各种生物形态特征那样演化迅速。这一方面降低了遗迹化石的生物地层学价值,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它们的指相意义。在地史时期相类似的环境条件重复出现时,一些相类似的遗迹组合就会在不同地质时期重复出现。赛拉赫把这些在地史时期重复出现的遗迹组合称为遗迹相。

同物异迹

同一种造迹生物由于习性行为不同可以形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遗迹(同物异迹),例如三叶虫在海底上爬行产生的足迹称双轨迹,三叶虫在底层形成的停息迹为椭圆二叶形,称皱饰迹,三叶虫的觅食潜穴称二叶石或克鲁斯迹。相反的情况是不同门类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可以形成相同的遗迹(异物同迹),例如在近岸强烈水动力条件下的砂岸,不同门类的生物可以造成垂直管潜穴石针迹,或者不同的生物可以形成U形潜穴。

产生的多样性

遗迹化石既可以同古生物实体化石共同产生,也可以在缺乏实体化石的地层中产生,具有硬壳的生物可以造成遗迹,缺乏硬体只有软躯体的生物(例如蠕形动物)也可以造成遗迹。许多实体化石贫乏的砂岩系或复理石建造往往含有丰富多彩的遗迹化石。前寒武纪在具有硬壳的化石出现之前也已经有大量的遗迹化石被发现。遗迹化石不仅在各种沉积岩中可以形成,即便是在变质或者火山岩中也可以有钻孔化石存在。

很少同时发现

遗迹化石很少同造迹生物一起被发现,因此除去较高级的脊椎动物足迹化石或少数停息迹(如五辐射的海星或三叶虫等),容易确定其分类位置以外,大多数遗迹化石很难确定其造迹生物的系统分类。因此必须对遗迹化石的构造进行仔细的形态功能分析和同现代生物遗迹进行类比。

 

本文转载于:搜狗科学,baike.sogou.com/kexue/d26891645240751882.htm,本内容使用CC-BY-SA 3.0授权,用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