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行礼共有八种,如下:

一:嵇首礼(前可加作揖-然后再嵇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双膝跪下

第3步:头伏地一段时间,仍举手齐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举手齐眉

第5步:双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

二:叩首礼(前可加作揖-然后再叩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单膝跪下

第3步:头触地。手放于两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复齐眉

第5步:单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拜(若要重复叩首的话,仍跪着但直起上身,手复齐眉,是为兴。再头触地,手放于两旁,是为拜。这样来回重复,就看几拜了)

三:顿首礼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低头

第3步:顿首

第4步:双膝起

四:空手礼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头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双膝起

五:作揖礼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庄重缓慢的鞠躬45度同时两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补充:还有微微的作揖礼

第1步:举手齐胸

第2步:微微鞠躬

六:颔首礼(答礼,用于受礼者对施礼者的答谢)

平时起立而不是坐着的时候,叉手于腹部,微微的鞠躬颔首

七:拱手礼

只举手齐胸一下,上身不动

八:万福礼

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补充: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第4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福”

另外补充下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