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只评了一个上将军衔

有书共读
有书共读 2022-09-03 20:51:54

1955年,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只评了一个上将军衔,内心有点不服气。憋不住事的他,直接去找了周总理。周总理说了两个人名后,他半点脾气都没有了。

195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在这一年的10月,陆海空三军进行了首次大授衔。其中,有20位战功卓著的军中将领被分别授予了元帅和大将军衔,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被授予了上将、中将和少将,真可谓是收获满满,硕果颇丰。他们肩上的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包含了无数将士的鲜血,每一个人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荡气回肠的生与死考验。这一次的授勋是对战功赫赫将领们的肯定,授勋现场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然而,有一个人却闷闷不乐,因为他对自己被授予上将军衔颇有异议,他一直认为以他的贡献,虽然到不了元帅的级别,但是授一个大将军衔还是实至名归的,他就是素有“和尚将军”之称的许世友。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的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将领。他早年在少林寺习武,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尤其一口大刀更是被他练得是出神入化,所向披靡 。16岁那年,他告别师傅,下山从军。红军时期就开始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战斗天赋。

每次战斗他都会中锋在前,勇猛无比。在决定红军命运的漫川关战役中,许世友接到徐向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夺取垭口的命令。”许世友坚定地表示:只要34团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他做到了。他以自己向死而生的气节,成功的地为红军打通了垭口的通道,挽救了红四方面军。而此时的许世友只有27岁。后来,徐向前回忆说:漫川关突围,是我军生死攸关的一仗,许世友带领的那个团立了大功。

进入抗日战争,香城固战役中,使年轻的许世友再度封神,开创了我军在平原地区歼灭日军主力部队的先河。由此许世友这个名字便成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存在。这一时期许世友也开始了自己的一项特殊爱好,那就是从被他打败的日军中收集军刀。

许世友不但自己酷爱大刀,平时他也喜欢教自己的部下练习大刀。他说: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大刀是冷兵器,也是最让敌人胆寒的武器。在他的刻意练习下,他所带领的部队人人都练得一身大刀作战的功夫。抗战中多次出现弹尽粮绝的处境,每一次都是他的大刀队伍力挽狂澜,成功战胜敌人。

解放战争中,他以略势的武器装备,硬是凭着过硬的战斗力,成功地战胜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他带领部队成功收复西沙群岛,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1979年,面对越南军队多次在我边境骚扰挑衅,许世友再次挂帅出征,并用28天的时间,将越南军队赶回首都河内。为此后几十年中越边境的安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许世友无数次的出生入死,力挽狂澜的丰功伟绩,成为了他走上授勋奖台的实力。但是上将的军衔对于此时的许世友,似乎分量上略显轻了些。一向心直口快,火爆脾气的许世友,二话不说竟直接找到了周恩来总理,说明自己的不满。

周总理让许世友坐下,稍微沉思了片刻说出了5个字:粟裕是大将。许世友瞬间沉默了,他知道周总理这5个字的分量。

粟裕将军在军中是“战神”的存在,有他在没有打不胜的仗。他所立下的战功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在自己与粟裕将军之间作对比,粟裕将军自然更是当之无愧,甚至是更高。而萧克同样是战功赫赫,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等等所有中国军队的经历他都有参与,而且也取得了卓越的功绩,同样也是上将军衔。如此一来,许世友一肚子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

其实,无论是粟裕和萧克,还是火爆脾气的许世友,都没有那么看重这个军衔的级别。毕竟他们出生入死几十年,从来不是为了这个军衔。况且纵观开国时期的军中,哪一位不是功勋卓著,举足轻重。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将士舍身忘死,共同创造的。还有许许多多立功不领功的“战斗英雄”。

无论他们被授予什么样的军衔,或是没有军衔,亦或是他们退伍转业、甚至已经牺牲,都将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致敬先辈,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