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出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2022-09-03 16:30:27

《朱棣出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一小男孩却随口对出》

吟诗作对,是古代文人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他们可以用诗词歌赋、对联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理想,有的时候,精彩的对联,可以让一个出生贫寒的人,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可以让原本身居高位的人丢掉一切,重新变回庶民。

一般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其他的皇帝,自小就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教育,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素养,是要比一般人强一些的。

当年明成祖朱棣给出了一个上联,大臣不敢对下联,都担心对的不好,会让自己丢掉官职,但一个6岁的神童,却对答如流。

上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文武百官都默不作声呢?敢于对对子的神童,之后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朱元璋将明朝的都城定在了南京,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成了皇帝,他为了更好地稳固北方边防,将都城迁徙到了现在的北京,在他的治理之下,整个明朝的社会风气都在发生改变,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他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一场大火,将他的好心情给浇灭了,让他开始担心起王朝的未来。

当时文武百官正在举行宴会,大家都非常高兴,一边喝酒一边交谈,但在不远的地方,有小火苗正在燃起,这个小小的火苗越来越大,最终,把几座宫殿都给烧掉了,在大臣们面前,明成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其实他的内心已经非常烦恼了:这难道是一个不祥的征兆吗?难道迁都的决定是错误的吗?

这种不安的情绪,一直萦绕在明成祖的心头,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大臣们都心照不宣,没有过多谈论这件事,但是百姓们知道后,反应却特别激烈,作为一个爱护百姓的皇帝,明成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很多奏折,不少官员要求皇帝把都城迁徙到南京去,这样的做法,彻底惹怒了明成祖:刚刚迁到北方来,现在又要迁回去,那不是劳民伤财吗?

不久之后,一个叫夏原的官员,将罪责揽了下来,人们对皇帝的不满之情,才渐渐地被消除,为了安抚民众的情绪,明成祖决定举办一期元宵灯会,从而冲淡火灾带来的不祥之气。

看着张灯结彩的都城,热热闹闹的人山人海,明成祖来了兴致,告诉大臣们:“我今天要出个对联,要是有人能答出来,一定重重有赏。”

思索片刻以后,朱棣给出了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朱棣心中的愁云,还没有完全被消除不敢随意给出下联。

这个时候,人群中突然传出了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6岁的孩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这个下联,不光对仗工整,还有着十分美好的寓意,让朱棣非常满意,他对于自己的统治,又有了信心。

原来,这个胆大的小孩子叫彭印山,在民间,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神童,据说这个孩子小的时候身体不好,没有办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出去玩耍,只能待在家里,父母为了让他不那么无聊,陪着他一起读了很多书,所以他的知识水平,是要远高于同龄人的。

朱棣很喜欢这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子,希望他能为己所用,于是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为朝廷效力,但是天不遂人愿,彭印山14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朱棣十分伤心,只能继续寻找那些有能力、才华出众的人。

不得不说,人能否成功,不光要看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还要看周围的大环境以及自己的基因,司马懿、武则天这些人,都是年龄很大了,才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成功,但凡是他们少活一二十年,历史的发展进程,可能就会改变了,武则天要是只能活五十多岁的话,基本上没有称帝的机会,反观,像彭印山这样的人,虽然有着过人的天赋,早早地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但是身体扛不住,又有什么意义呢?

彭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获得成功的概率才会更高,有的时候,活的比敌人长,也可以算作胜利。#历史##打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