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曾告诫,有两个地方尽量别去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2022-09-03 16:30:26

老祖宗曾告诫,有两个地方尽量别去,去了就有可能招惹灾祸,是哪两个地方呢?

第一个便是众争之地,天下希壤皆为利往,人们聚集在一起,都是为了利益。因此,利益越多的地方,越是容易起纷争,竞争过于激烈了,每个人的获利空间就变小了,怎么可能不发生矛盾呢?

举个例子,汉高祖刘邦,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已,后来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他本人非常了不起,他的三个女人——吕后、戚夫人和薄姬三个人也都不简单。

当时赵国在诸侯国中算是非常富裕的,戚夫人又非常受宠,于是她的儿子得到了这块封地,不光如此,在戚夫人枕边风的作用下,刘邦甚至动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想要把戚夫人的儿子封为太子。

吕后早就对刘邦没有多少感情了,仅仅是宠爱别的女人倒也没有什么,但是打起了自己儿子的主意,那就是不行。虽然刘邦最终没有废掉太子,但这件事还是在吕后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刘邦去世后,戚夫人母子没有得到善终,不光如此,死的都还挺惨的。

刘如意去世后,赵国便成为了无主之地,被各方势力所争夺。当时薄姬母子在代国,与之相比,代国就荒凉多了,也曾有人建议代王搬到赵国去,但薄姬却认为,这个时候吕家正如日中天,得小心行事,擅自搬家,肯定会引起吕后的注意,招来危险,于是就劝儿子韬光养晦。

代王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没有去赵国,最终等到了机会,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

这种越是被各方势力争夺的地方,风险越大,确实有机会从中获得大量的利益,但是去之前得想一想:自己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吗?不是的话,只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到手的利益没有消化掉,就一命呜呼了。

古人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的意思,就是好的时机,倘若一个地方已经成为了众人争夺之地时,那么这个地方真正的价值就会下降,还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这第二个地方,便是是非之地,《弟子规》中明确阐述了这一点:要是有人打架斗殴,一定要及时远离,不然的话,被误伤到纯粹是自己找的,发现有人打架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刻走开,而不是上前围观。

这一点,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举个例子:烧烤摊上,一伙人喝多了酒,因为一个小小的纠纷打了起来。这种时候,那些打架的人很容易情绪上头,分不清敌我,不及时走远点,被误伤可就麻烦了,需要出医药费,身体还要承受痛苦,虽然可以向打人者索赔,但是打官司也是很耗费时间和心力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举个例子,大街上,一对夫妻因为小事争吵了起来,双方互相揭短,火气越来越大,当街打了起来,这个时候要不要走上前去劝架,或者是拨打110称有人家暴呢?插手的话,若是被打的那一方明事理也就罢了,若是不明事理,反过来冤枉你多管闲事,害得自己老公进了看守所,档案上有了污点,影响到了孩子,那不是很憋屈吗?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是没有出现过。

看热闹是人类的天性,但有的时候,热闹也意味着危险,所以我们还是要克服一下自己的本能,远离这些地方,才能给自己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或者说,人这一生,本身就要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本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灵魂上的自由。

现在很多人看不起老祖宗,认为他们成长的年代,没有电脑和手机,书籍的数量也很有限,知识面是很窄的,很多观点有局限性。

这句话在某些方面,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算是全对,生活和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既然老祖宗已经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哲理知识,多了解一下,又有什么丢人的呢?

其实,许多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样子,看起来没有西方文化那么华丽耀眼,但内涵却非常深刻,值得我们仔细琢磨。对于老祖宗的这些劝告,我们多多少少还是要听一点的,如果抱着满不在乎甚至看不起的态度,吃亏的可是自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相当多的经验,要是我们能够熟知的话,能少走不少弯路。#历史##打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