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庄面塑被国务院认可的这么好的一个非遗项目,为什么我标题说它濒临失传呢

情况很现实也很无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逐渐地把精力放在了谋生致富改善物质生活上,蒸制面塑来驱弊向吉的传统,已经渐渐淡漠,郎庄面塑由此慢慢失去了原有生存土壤。

发挥美术方面的价值像上文提到的普通面塑一样,从工艺美术作品来生存,又受它本身面粉制品易生虫变质、不易保存的局限。作品变现能力差,所以年轻人不愿学,年纪大的也逐渐做不了了,现在就一直处于一种逐步失传的状态。其实好多非遗项目,都面临这样一种窘境。

其实说它失传,还和传承人“认为这是俺家的秘方,不能叫外人学了去”不无关系。

郎庄面塑有两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保山和朗秀才,都是郎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大爷。李保山前些年去世了,朗秀才也80多岁了,而且身体非常不好有白内障,基本上也做不了面塑了。朗秀才的儿子虽然也会做一些,但是终归是学艺不精,作品粗糙难上台面。

也有好多聊城乃至山东地界的人士们对大名鼎鼎的郎庄面塑心向往之,想去拜师学艺,但多被“郎家”人挡在门外。对此,冠县文化主管部门也没少费心思,多方做思想工作,过年过节自费买礼品前去探望老人给予情感关怀,还组织了一批文化馆美术专业老师前往拜师,但大都无果。一方面是手艺实在难学,很多年轻人半途而废。还有一部分原因归结于郎家传艺保守。最近一次因为受邀参加省里的展会,需要展出郎庄面塑。冠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自备礼物前往“郎家”制作参展作品,依然被视作“是来偷秘方的”,不是很受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