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体型庞大,不过它们已经灭绝了很多年了,那么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的,第一个发现恐龙的是谁呢

对于没有见过的物种,我们很难想象出它们的样貌和生活习性,恐龙也不例外,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法宝”,那就是化石。

有骨骼、壳等坚硬身体结构的生物死后,如果瞬间被火山灰、沙土等可以阻碍分解的物质掩埋,就不容易被分解氧化,时间久了,生物柔软的部分(肌肉组织等)就会被慢慢分解,而坚硬的部分经过上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变之后,会在周围的沉积物上留下印记,经过试画变成石头,也就是化石。

许多的古生物学家相信恐龙形成单一的动物族群,即恐龙类(Dinosauria)。它们与爬行动物最大区别在於它们的站立姿态与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势,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

这样的架构要比那些其它种类的爬行动物,像是鳄类(其四肢向外侧伸展方式),在走路与奔跑上更有效益,更为方便。恐龙和其它灭绝的爬行动物能够明显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其腰带(骨盘构造)与四肢的骨骼学特征,这些在演化上的发展,能够让恐龙得以站立奔走。

在传统上,恐龙被分类成两个族群:根据其髋骨(腰带)的构造,分为蜥臀类(像蜥蜴似的髋骨)与鸟臀类(像鸟类的髋骨)。最近,第三类的恐龙族群,慢龙类(Segnosaurischia)被提出,也是根据了腰带的构造而分类的。

在蜥臀类中,其腰带非常类似於现生的爬行动物,其髋骨系统中,耻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则伸向体躯的后方。在鸟臀类中,则具有较为复杂的腰带构造。

其中髋骨系统中,耻骨已经转向体躯的后方,而与坐骨呈平行排列,与现生鸟类有些类似。同时鸟臀类在下颌骨也发展出了前齿骨。

慢龙类(意即缓慢的,具蜥蜴腰带构造的,恐龙)则具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腰带构造,称之为后腰型(opisthopubic)其髂骨彼此相当的宽阔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长,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将近90度垂直位置。

慢龙类具有一个相当硕长的脖子,头颅相对的很小,而腰带特异,其耻骨与坐骨接近平行,甚而接合在一起。

除了这个特殊的腰带构造而外,在其它骨骼构造上也有不同之处:颈椎与背椎都非常轻巧,而颈椎非常硕长其神经棘很短,小的头骨上,于上颌有纤细的牙齿排列。四肢具有四趾,每一趾都有长爪,均指向前方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