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地域概念。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般主要指宝鸡,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的三区九县。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历史韵味。

陕西关中素有“东府”、“西府”之分。在人们印象中,西府大体指今宝鸡地区,东府则指今渭南地区。陕西素有“三秦”之称,汉承秦制,初置左、右内史(官职),后置京兆尹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中。(“翊”读yì)。“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兆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三位官员所管辖的三个地区。唐代又置京兆(今西安)、凤翔、兴德(今华县)三府。满清、民国时期,关中置有东府同州(治所大荔,辖今渭南诸县)、西府凤翔(治所凤翔,辖今宝鸡诸县)和西安府(治所长安,辖今西安、咸阳、铜川诸县)。

“东府”、“西府”虽同属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秦文化大体相同,但两地民俗、语言和饮食习惯多有差异,构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又因西有凤翔府,东有同州府,因而有西府、东府之说。

西府,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泛称,常指宝鸡及其周边部分地区。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地域概念。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般主要指宝鸡,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中含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三区九县。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历史韵味。

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民国时期,陇海铁路从此拦腰穿过,西府的行政中心才迁居宝鸡。

凤翔府,唐初置岐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扶风郡。至德二年(757),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设置凤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称五京。西府是凤翔的古称。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民国26年(1937)3月1日陇海铁路西宝段通车宝鸡,1941年2月4日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凤翔迁往宝鸡,西府的行政中心才随之迁居宝鸡。即使如今,当你进入凤翔县城,最明显的感觉是街道繁华,店面林立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干净整洁,清清爽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确大有“府”城的味道。

该地区为秦腔发源地,至今以陕西西府方言为代表的宝鸡话保留有很多古老的发音,是最接近于周礼之雅言、国语的语言。为中国小吃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岐山臊(sào )子面、凤翔豆花泡馍、西府扯面、削筋、岐山擀面皮、面皮夹馍、肉夹馍、饸饹(hé le)等美味小吃。另外西府的年画、剪纸、草编、泥塑、社火脸谱等民间艺术相当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