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回观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万物的本质都是阴阳二气和合,无逃于阴阳二气。

陈鼓应注:“背阴而抱阳”,意思是以阳主,阴是向着阳的。把“负”理解为辅,“抱”理解为主。实际上这里是平等无二,阴阳是平等的。

《易经》由阴阳二卦演绎而来,阴阳和合、平衡是吉象,阴阳失衡是凶象。因此此句经文中,负和抱是等义的,只是用词丰富而已。古代文豪的作品经常用不同词表达同样的意思,是修辞上的需要。老子的平等观是贯彻《道德经》始终的。

二的平等义不可忽视。老子的反向哲学中,正反二极都是平等无二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玄同章说:“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五十六章)“六不可得”宣说玄同要义。《易经》有天尊地卑的观念,但《道德经》没有,这是《易经》与《道德经》的关键区别。

“和”才是关键。和贯穿四句偈,没有和,道不能生一,一不能生二,二不能生三,三不能生万物。但万物是不和的,这是老子的“悲”。

无形世界是和,有形世界是不和。无是和,有是不和。只有无分别才能和,有分别就不和妙是和,徼是不和。“冲气”是激荡,也是中和。冲既有激荡义,又有中和义。激荡中和之气才是冲气。

冲气是阴阳二气的运行,是“弱者道之动”,悄无声息,没有强迫,没有互相伤害,只有情投意合,故和。气与道相比,已经失去了很多“妙”,但还是最柔的,所以依然是和。和也证明负和抱是同义的。老子反复赞美水和气,因为是柔的象征。

万物的产生是阴阳二气“交通成和”的结晶,是和谐点的产物。化学反应是需要条件的,不符合条件是不会反应的,不反应也就没有生成物。阴阳二气只有达到“交通成和”那一刻才会有新生命诞生。

老子这里显然知道化学反应的原理。万物已经显形,已经有边际,互相对立,有质碍,当然是不和。万物的特点就是不和已经产生。

此二句经文显然是进一步解释三生万物的。这里出现了“阴阳和”三气,冲气是指阴阳二气激荡中和,有一个和谐点出现,产生新生命。河上公注三为和清浊三气,象征天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