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津桥并非我们今天看到的横跨巴河南北的柳津桥。横跨巴河的柳津桥因南端接近古柳津桥遗址,古柳津桥遗址填埋被公路取代后,横跨巴河的新桥沿用了“柳津桥”这一古老名字,也算是对古桥的一种纪念吧。

从《巴州永安桥记》中我们得知,巴州城西的溪口(柳津溪口),自明代就建有木板桥供行人通行。此处是经米仓道前往保宁府、成都、利州(今广元市利州区)、兴元府(府治今汉中市南郑区)及京城的大路。因桥面窄小,因陋就简,夏日大雨后,山洪暴发,桥先后多次被大水冲毁。无桥时,行人只好涉水过溪,戏称此地“洗脚溪”。到了明英宗正统九年夏天,也就是公元1444年夏天,代理巴县〔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降巴州为巴县,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复升巴县为巴州〕知县的幕宾、广昌人宁渊明在此建廊桥一座,方便行人过往。廊桥建成后,又在桥东南的岩穴处建观音堂(原观音堂毁于“鄢蓝之乱”),镇压山魈水怪,愿景新建之桥不再被洪水冲毁、行人平安(古人认为,山洪暴发往往是山魈水怪在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