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郭义恭《广志》:“蜉蝣可烧啖,美于蝉。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而去。”这位郭先生可是一位美食家,而且善于烧烤。他觉得蜉蝣的味道比蝉还要好吃。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河边捉鱼虾、蚂蚱,知了,有时候,也能捉到鹌鹑。做法很简单,就是生一堆火,把捉来的小东西串起来烧烤。像大一点的鹌鹑,就用泥巴裹起来,放进火堆里慢慢的烤熟。这个蜉蝣却没有吃过,它的个头太小了!

晋朝傅咸《蜉蝣赋》:“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傅咸是第一个为蜉蝣作赋的人,和阮籍差不多,他是真心的赞美蜉蝣,珍惜当下,何必在意人生的长短。

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意思是鱼儿乐意在深水里嬉游,鸟儿喜欢在高枝上栖息,最可叹的是那些在水边林旁薨薨地飞来飞去的蜉蝣,有什么作为呢?

诗人用鱼、鸟、蜉蝣进行比喻: 人要奋发图强,不应该朝生暮死,一生碌碌无为。

张九龄是不喜欢蜉蝣的。像邓州这样大量集体自杀的蜉蝣,恐怕没什么人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