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路上》〖美〗凯鲁亚克著 文楚安译漓江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定价:20元说起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就不能不提及二十世纪中叶发端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作为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社会现象,它深刻地反映了二战结束后一代新人的信仰危机与生活选择,对战后不止一代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路上》描写了文化边缘人萨尔与问题青年狄安等一伙男女朋友为追求个性自由,风尘仆仆地奔走在路上的故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上路,在每一座城市都不会呆得太久,将在路上的感受作为自己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常常横跨美国大陆,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一路狂喝滥饮,沉迷酒色、偷窃、吸毒、打架、性放纵、开飞车,表现出一种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夸张姿态。萨尔与狄安们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行为怪诞、疯狂至极的生活方式,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们年轻、热情、充满锐气,却生长在一个闭塞、压抑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对现存体制感到极度的失望和不满,又不甘于自己被束缚、被异化的个人命运,只好选择荒诞作为自己的对抗方式,以身体上的解放去换取精神上的解脱,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他们和这个社会环境之间无法通融的隔膜。《在路上》最吸引人之处即在于主人公奇异的生活方式,读这本小说,自始至终我们都会感受到一种灼人的气息,让人莫名亢奋,我们仿佛跟随着作者奔走在美国东西部辽阔的大地上,那梦幻般的异域色彩,时而让人心旷神怡,时而给人一种悲凉而又温情的感受。与此同时,凯鲁亚克还为我们再现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再现了那一代人的生存环境与内心骚动,让我们在阅读时不断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社会因人而存在还是人为社会而存在,当社会对人性造成阻碍时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社会,也许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垮掉的一代”的人生选择的确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因为针对于生命来说,毕竟“这美餐是阳光下你应享受到的一份”,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更遥远的地方去寻找我的生命之星”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方式痛快倒是痛快,以之去对抗社会,却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事实上,他们想完全摆脱个人责任,追求完全的放任自流,这在任何社会都是难以真正做到的,作者本人和狄安的原形尼尔·卡萨迪最终都因为生活的无序而早逝,这或者正是他们为自己疯狂的生活所付出的必要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