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把儿童阶段的教育称之为“蒙养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办学形式到教育内容,以及教材和师资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传说中的我国原始社会阶段,由于没有阶级,儿童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那时没有文字和书本,教育的方法是口耳相传和模仿。青年人、成年人用歌谣、谚语、神话、传说等为口头教材,通过语言、游戏和儿童跟随成年人劳动,让儿童受到教育。这时的儿童教育还是无意识的,是带有社会职能性质的。

到了西周的奴隶制社会,文字已经产生,为了认识和使用文字,就产生了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这时开始有了小学的萌芽。为了适应奴隶主统治奴隶的需要,在宫廷里设立了专为贵族子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