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者之文,严谨周详,构思周密,论述详赡,独立成篇,结构严谨长于正论反驳,善立善破。

(二)长者之文,淳厚老练,循循善诱,谆谆而论,娓娓而谈。

其风格为淳厚老到,圆熟练达,谨严有度,明晰条畅。

(三)通才之文,博大精深,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是集大成的思想家。他融会百家学说,几乎无所不窥,无所不精,不愧为站在时代前列的大儒。

他既集儒家之大成,又融会贯通百家学说,有继承,有批判,有发展,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他是当时的通才,大儒,为文博大精深。

其书出入古今,广涉众学,弘博而深邃,“理懿而辞雅”(《文心雕龙·诸子》),充分显示了通才之文的特点。

荀子认为“君子必辩”(《非相》),特别强调论辩的重要性.因此,与先秦其他诸子一样,荀子的说理文擅长论辩.但荀文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思想的深邃丰富,理论的系统严整,使其不仅单篇行文缜密,而且全书各章相互照应,论证严谨周详.《性恶》篇开首即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提出了“性”和“伪”两个概念.人的天性在耳目之欲,声色之好,因而出现争夺、残贼、淫乱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实,必须用礼义进行教化,使人从善,并明确界定“性”是“天之就也”,即先天自然本性。

“伪”即人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即后天通过礼义的学习而形成的道德观念.区分了“性”和“伪”之后,再进一步论证“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提出“圣人化性而起伪”,“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而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众者,伪也.”“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理论基础,故而不仅此篇论述周密,而且与荀子的整个理论系统相一致.由于性恶,故须教育,教育当以礼义为本也由于性恶,故须施行赏罚,于是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的主张,就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荀子》在文辞上,也相互呼应,如《礼论》云:“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认为性是一种原始材料,如《性恶》篇中认为性是一种天然之情一致,而像《劝学》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等观点,也和“圣人化性起伪”的观点息息相通.总之,荀子之文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反复推详,一篇中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整体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颇有照应,故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 《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如《劝学》篇,几乎都是引类譬喻重叠构成,并且譬喻的运用变化多端,或正反为喻,或并列为喻,辞采缤纷.《荀子》还喜欢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