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子戏,又作“咳子戏”、“嘿子戏”,因其演唱开头多以“嗨”、“咳”、 “嘿”字起腔而得名。

行头极其简单,一只篮子即可装下,故又名“花篮 戏”,又有“花鼓灯”、“地扑笼子”、“小歌班”、“灯扭子”等别称。主要流 行在豫南潢川、固始、商城等地。嗨子戏是在明清时代的俗曲“耍孩儿” (又名“娃娃”)的基础上形成的。旧时一般与民间歌舞结合,在元宵节 或举行民间花会时白天歌舞,夜晚唱嗨子戏。

其唱腔音乐结构以板式变 化体为主、曲牌为辅,演员多用真嗓,在部分高音区和甩腔中以假嗓相结 合,唱、帮(腔)、打(击乐)相配合,淳朴粗犷,具有浓郁的大别山民间艺 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