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27年的时间里,武帝一共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这六次改革的内容如下:

第一次、公元前140年春二月“行三铢钱”。这次改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发行“三铢钱”,三铢钱与四铢钱等价流通。2.“重如其文”,规定“三铢钱”的法定重量在3克上下。而这次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三铢钱”的出现第一次改变了“半两”这一自秦朝就延续下来的货币单位名称,钱币开始改行以“铢”为单位。

第二次、公元前136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在“三铢钱”推行于天下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宣告失败,武帝不得已只能再次推行“四铢钱”。而失败的原因在于因重三克的三铢钱是与重四克的四铢钱等价流通的,这就导致民间的商家大多不愿意去收三铢钱,所以“三铢钱”几乎不能在市面上进行正常的流通。于是乎,武帝只得下令再次改行“四铢钱”。

当然,武帝虽被逼废除“三铢钱”而再次改行“四铢钱”,但是在重新铸造“四铢钱”的过程中,武帝却创造性的在“四铢钱”的正面增加了“外郭”这一造型。而这一举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民间私铸行为,毕竟增加外郭也就增加了钱币的重量,重量增加也就相应的增加了钱币私铸的成本,所以如果没利可图的话,谁愿意去私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