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刘明敏:基于全栈自研 新石器从来没有过竞争压力

创闻用户
创闻用户 2023-07-28 14:53:18

2023年4月18日,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沪举办。2023上海车展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备受全球汽车行业瞩目,创闻号邀请整车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7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导者做客“汽车资讯”访谈间,以“车展快问答”的形式就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新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为新石器无人车市场副总裁刘明敏的访谈实录:

创闻号:欢迎大家来到2023上海车展创闻号的媒体展台,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大家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但感知比较少的企业朋友,来自于新石器的刘总,可以给我们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吗?

刘明敏:我是来自于新石器无人车的刘明敏,我们是做载物型的无人车,我们也是全球第一个在做这个研发,从2016年。2018年我们开始生产第一代车型,到今年已经有4代车的迭代。

创闻号:好像这一次整车企业的展台还会涉及到一些无人车,其实在整个大的交通环境里面,智能化、电气化边界越来越模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基于这个出发点,正好借这样的机会,让消费者更全面了解到电气化和智能化切切实实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以后我们的生活空间会是怎样的?

刘明敏:我今天上午遇到很多熟人,问他们觉得这一届车展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听到最有意思的回答就是新能源汽车开会。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普及度越来越高,每一家厂商都会带来一些和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也看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新石器刚好在这个赛道里面。

当然最近也有很多的争议,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可能自动驾驶的质变还没有到来,但数量的变化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新石器走到今天,处于这样的阶段,我们在为大规模的部署落地去储备我们所有的能量,包括产品技术。

创闻号:行业关于成本、技术两大问题的讨论比较多,您怎么看?现在整车成本压力比较大,中间消费者对于这一项功能有需求,但是现阶段感觉没有特别明确的收益,不会支付更高的溢价,成本层层传递,传递到供应链企业上。站在您的角度来看,成本压力应该怎么化解,再具体到咱们所处的领域,跟一些客户打交道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成本传导的压力?

刘明敏:目前从新石器角度来讲,这几年差不多迭代了4代车,我们今年下半年会再量产一代新车,我们已经能够把成本打到10万人民币以内,也得益于国内供应链和产业链速度的高速发展。

其实,从无人车性价比的成本角度来说,已经接近临界点,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测算,一万美金如果能够造一辆载物型的无人车,那么它通过人机协同方式达到的效率,为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非常可观。

比如说物流企业,或者相应的有配送需求的场景,大家现在最关注的反而是政策,什么时候能够拿到大面积的路权开放,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场景里面进行大规模化部署,因为对于物流企业来讲,它的账特别容易算,一个快递从发出到收到,最后三公里占了53%的成本,新石器无人车恰恰是在解决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这方面我们认为不是太大的问题。

创闻号:现在在乘用车领域,大家会说整个发展节奏比以前预期的稍微缓慢了一点,大家一开始进入这个领域里面就是做L4、L5,后来迫于整个商业环境的压力,好多原来做L4级的降维做L2,商业化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刘明敏:我觉得大家越想越清楚,就像我们在2016年刚开始做赛道的时候,包括去行业里面参加一些活动、开会,会发现人很少。但是经过三四年的发展,现在去参加这个行业的会,(参与者)非常的壮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当然,从功能上来讲,我们确实认为载人的逻辑非常谨慎,确实应该从L2、L3逐渐迭代到L4,倒过来甚至实现到L5阶段,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法规角度,还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它的开放进度都不会那么快,所以在整个自动驾驶大赛道当中,我认为有一种小小的默契,会认为载物型的无人车是工具性的,速度不会那么快而且又是功能性的,在整个自动驾驶赛道里面、细分赛道里面最容易实现商业化阶段,走到了商业化前夜。

从逻辑上来讲,二者有很大的区别,载人型的需要在公开道路上高速地行驶,像载物型的无人车,虽然走的是非机动车道,从技术层面来讲,它面临的挑战更大,它会遇到猫、狗、障碍物、自行车等,面对的路况更加复杂。无论外界有什么样的声音,总体来讲是向好的,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也看到,国内很多城市对于路权政策的开放程度明显加快。

创闻号:您刚才提到,无人车载物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在这个领域里面现在有哪些障碍?

刘明敏:相对来说挑战比较大,在中国的道路交通过程当中,特别是非机动车道,可能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状况,这些状况当中,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博弈方式?

比如上周讨论过一个很激烈的话题,当我的无人车在非机动车上正常行驶的时候,如果有两个电瓶车逆向朝着我的车过来,我的车可能会做出紧急制动的动作避让它,有没有可能导致跟着我车后面的电动车导致追尾这样的危险动作。

从自动驾驶的技术逻辑来讲,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前面它是逆行,后面是被动撞上去的,以往我们采取的是紧急制动的措施,在这个判断来讲是不是把紧急制动的柔性放宽一点,不能一味的避让过错方,导致后方的一些问题出现。

创闻号:在载物的环节里面,咱们整个商业模式是直接把我们的产品卖给客户,还是说我们现在是自己运营,靠收服务费盈利?

刘明敏:我们有三种方式,卖车、租车、自营,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去实现。当然,从功能和场景角度来讲,无人配送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场景,无人零售也是新石器发明的,我们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常态化运营300辆的无人零售车,在景区、园区或者是地铁一些场地做无人零售。

还有一些城市服务,相当于安防。还有无人车教育,在二三十所高校里面,我们和他们的双创学院进行产教融合,并从场景应用的角度去推演出我们的商业模式。新石器已经在无人配送和无人零售这两个大的场景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商业模式验证。

当然在无人配送这个角度讲,刚才讲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可靠性、制造的综合成本、车辆的稳定性等等,多种因素在未来可能会让你的车,比如物流企业或者一些场景当中是不是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销售。当然,苗头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我们已经在海外的一些国家有小规模的部署,也有大规模模型的测算。

创闻号:配送的所有东西,尺寸不是完全统一的,这对于车箱设计有一定的要求,这个对于规模放量也有影响,我们在设计上有哪些考量?

刘明敏:目前在路上跑的是我们的第四代无人车X3P,运载空间达到2.4立方,续航里程也从原来的100里程提到了200里程,时速从35km/h提升到50km/h。从物流角度账非常好算,对于物流企业来讲,最终通过无人车、通过和快递员的人机协同,帮他省了多少钱,这个账可以非常快算清楚的。

大家知道一个快递员早期的时候一天可以派送100单,有了快递柜后大概是300单到今天,我们希望通过无人车的人机协同方式,让他们的派送效能再提升3倍,达到1000单的效率,快递柜也是我们团队发明的。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500、600、700单的效率,快递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

中国大概从2014年快递第一次超过100亿单,到去年我们看到1200亿单,9年时间增长了12倍。但是快递员2014年有一两百万,到今天也才三四百万,年龄非常大,这是各个快递公司很头疼的,招不来人,未来2025年或者有一天中国的快递每天达到10亿票的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无人车将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创闻号:这样来说,下一步无人车赋能我们整个生活是一个很可观的效应,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放量,我们应该怎么呼吁帮助大家尽量减少障碍,让这个更快地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刘明敏: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路权是一个最大的点,一个城市开放多大的面积,让我们在这个地方进行大量的测试,去确保你的车辆确实OK。新石器到现在全球累计部署了一千多辆车,我们今年在储备这样的势能,今年年后,我们拿到了上海浦东临港的路权,前两天又拿到了嘉定的路权,接下来广州黄埔我们也要开始跑,这是我们目前的第一要务,必须要拿到足够多的城市路权的,才能有更多的无人车在不同的区域里面跑,这个过程无人车会不断迭代升级,整车的性能也会随之提升,成本会下降。

当我们的无人车在更多城市里面跟物流公司合作运营,每台车从500票跑到1000票的时候,账就很清楚了,你也会给到物流公司一个定心丸,当然物流公司的定心丸当中政策也很重要,如果政策没有大面积开放,他也不敢大量的跟你合作几百辆、上千辆的无人车。

创闻号:面对行业竞争,您觉得会有明显的压力吗?我们的壁垒在哪?

刘明敏:其实从新石器的角度来说,从来没有过竞争的压力。第一,人越多说明这个赛道被更多人关注,也有更多人加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于新石器来讲是一个好事。第二,新石器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全栈自研,自己建工厂,自己做自动驾驶技术,自己做硬件,自己做车联网等等。通过四五年的积累,就让我们有了一个快速奔跑的机会。

我们看到行业里面有很多其他的企业,他们还是在找一个传统的车厂代工,或者找一个其他的方式,我们看下来会发现大家会有很多的区别,汽车厂的脑子里面永远想的是在造车,但是对于自动驾驶赛道来讲,我听过最形象的比喻,“在造一台手机,只是形象是车,在造一个智能硬件,未来它可能是人类另一个智能终端”。

我们也不认为有太大的竞争,首先市场盘子足够大,中国的城配、物流至少有2.5万亿,这么大的市场在这,大家一起来为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去解决一些东西,未来哪怕你占1%、0.5%的市场份额,那都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企业。

当然,大家所赋能的场景也不一样,新石器是完全独立第三方的创业公司,我们可能思考的会更深刻一点,至少在整个赛道里面。

创闻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一项产品或者技术没有完全标准化之前,制造实际上跟研发、运营也会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只有在每个环节都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把整体优化到最高的水平上去?

刘明敏:是的,就像刚才讲的产业链自己在搞,成本是打不下去,因为你理解不了这个东西。你去找整车厂说帮我代工300台车,对于他来讲这是一个很小的订单,可能拖了半年、一年之后,你的技术已经迭代了,但是生产的还是上一代车。

新石器在造车的过程当中,每个零部件我们都在找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做?这个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新石器的团队也是这样的团队,我们每次对于车辆在同样性能的基础上,你认为你这个板块还能够有什么样的优化方案去节省一部分的成本,最后汇聚起来。

我们从第一代造到第四代车,每迭代一代产品,成本都会下降30%,性能提升5倍以上。

创闻号:自研、租赁和售卖这三种里面,哪种对于您刚才讲的系统优化的效率更高,是不是我们自研是更高的方式,因为拿到数据更直接?

刘明敏:对,当然卖车我们现在重点市场放在海外,因为整个海外造一辆同样性能的无人车(花费)大几十万美金,当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产业链配套没有像咱们国家这么发达,所以海外卖车是我们的重心。国内是自营,因为自营过程当中还是在练内功,你能够深刻感知未来到底在什么地方进行大规模的部署,这很重要。

创闻号:对于今年车展您的关注点有哪些?

刘明敏:除了传统车的形状,大家都把主打卖点提升到跟自动驾驶相关的(地方),这一块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我们可以看到,之前自动驾驶就是一条道,大家在这一条道上去研究、找解决方案,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解决方案已经多元化了,甚至出现了争议,重地图、轻感知还是重感知、轻地图,无论哪条路只要能够走通,只要能够让自动驾驶这个赛道得到很大提升,其实是不分对错的。

我们也看到几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从昨天、前天已经开新闻发布会演示它的自动驾驶技术或者辅助驾驶技术,这个东西肯定是未来年轻用户比较关注的点,这是非常值得看的。

当然,不一定是看当下的成就,而是看这个品牌它对于这个事件的理解程度和它的理念,以及它对于自动驾驶未来的期许,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好的。

创闻号:感谢刘总今天的分享,以后有机会再跟您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