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麒麟,究竟是指哪种动物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2022-09-13 10:53:15

明朝时期麒麟,究竟是指哪种动物?

在古人留下的历史资料中,对麒麟有着详细的记载,尤其在明朝,麒麟还被当成邻国来访我国的进贡品。

在大多祥瑞画作中,麒麟的模样也不是寻常动物,后人也自然无法将其与真实世界的某种动物扯上联系,不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一幅《名人画麒麟沈度颂》却揭开了麒麟神秘的面纱。

明朝时,孟加拉国不远万里献上了一只麒麟瑞兽,便是我们熟知的长颈鹿,这种动物早在南宋时期在我国本土就已经销声匿迹了,而这一只被当做麒麟进贡而来的长颈鹿,也是明朝著名外交大使郑和的杰作。

看到这,不少人不禁发出疑问,长颈鹿和后世流传的麒麟画作有着很大的出路,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先来看看北宋时期的古籍《尔雅疏·释麟》是如何描述麒麟外表的:“麟,麇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

通过描述不难看出,宋朝人亲眼见到的麒麟极有可能就是长颈鹿,即便存在出入,我们如今熟知的动物中,也是长颈鹿的形象最贴近麒麟,至于后人为何将麒麟流传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多半源于画师在写实、临摹过程中的主观臆断,将心中对于瑞兽的想象融入其中,也就渐渐脱离了现实。

这样来看,真实的麒麟也不过是普通的动物,护佑苍生更是无稽之谈,可封建帝王执迷于此,又是为何呢?不妨来聊一聊当年极为钟爱祥瑞的明朝,大家就能明白这背后的真实心理需求。

所谓祥瑞,往往是人们心中愿景的一种具体展现,或是对自身看法的一种佐证,再加上浓厚的神话色彩做渲染,给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珍惜感。

当年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干家,他对于祥瑞之事并不感兴趣,甚至有着“嘉祥无征而灾异有验”的看法,从这一点看,他有着很强的务实思想。

真正开启明朝祥瑞热潮的帝王是引发靖难之役的明成祖朱棣,这位永乐大帝的上位史堪称一段黑历史,始终深受诟病,源于此,朱棣的一生最在意的便是当代以及后人对自己的看法,太过渴望得到肯定的他,自然越发相信祥瑞之说。

永乐十五年,北京奉天殿建成不久后,出现了“殿中俱现五色瑞光,由地亘天,朗耀辉彻,卿云彩霄,煌煌轮㻒,天花璀璨,大如日轮,回旋宫苑,蔽亏霄汉”。

这般美轮美奂的祥瑞,身为后人的现代人自然是不相信的,可深信鬼神之说的古代人却对此十分看重,或许当时的奉天殿在特殊的光线环境中展现出了精致的样貌,再加上有心之人的大肆渲染,朱棣热衷的祥瑞景象也就跃然纸上。

而这一次对奉天殿的夸大正是为了当时营建与迁都北京做造势,朱棣安慰着自己,也利用了民众信奉祥瑞的心理特点,为自己的谋权篡位寻求合理性。

所以,朱棣在位时,特别喜欢搞一些封建迷信来给自己创造声势,还热衷宣传自己是真武大帝下凡等说辞,就在此时,郑和下西洋恰恰可以满足朱棣在更多地方为自己寻求佐证的愿望。

真实的历史中,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还真的不少,就比如,寻找建文帝、彰显军事实力等等,除此之外,郑和还肩负着朱棣的另一个嘱托,便是寻找麒麟。

为什么朱棣如此渴望郑和找到麒麟呢?原因还要从秦汉说起,那个时候,麒麟就被人们想象成一种有别于龙、凤凰以外在现实中可见的瑞兽,这种瑞兽主要象征着太平盛世,到了汉代还被皇室渲染为血统与身份的象征,是皇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吉祥符号。

在朱棣心中,没有什么比麒麟更能有力度证明自身皇权的正统性,所以,郑和几次下西洋都在为寻找麒麟做着不懈努力,而他遵照的也应该是前文提到的南宋对于麒麟实物(长颈鹿)的描述。

永乐十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经过印度半岛,郑和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麒麟,也就是长颈鹿,当时的孟加拉国王被郑和一番游说,终于在永乐十二年来到明朝进贡,还为明朝带来了一只珍贵的长颈鹿。

有趣的是,当时的孟加拉国人说的索马里语中,对于长颈鹿的发音酷似汉语中的“圣兽麒麟”,如此巧合再加上朱棣以及明朝人对于祥瑞的极度痴迷,这只长颈鹿就成了人们心中实打实的麒麟祥瑞。

而前文提到的那幅麒麟图,也是当时的朱棣授命宫廷画师描绘的,上面还写有翰林学士的《瑞应麒麟颂》,对于这段史实起到了重要的佐证。

有了神兽麒麟的加持,朱棣堂而皇之成为了圣王、明主,他的上位可谓天命所归,如此闹剧与“皇帝的新装”如出一辙。

更加有趣的是,从朱棣之后,朱家后人仿佛成为了“祥瑞专业户”,尤其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在修道长生时,不惜把眼前的动物都看做是祥瑞,从白鹿到白鹤、白雁,甚至连白兔都成了祥瑞。

而这样的祥瑞之说,最终导致举国上下一片浮夸谄媚之风,当皇权所有者将天下太平的愿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祥瑞中,陷入自嗨的统治阶层又能拿出多少心智放在实事求是上呢?

将祥瑞当做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托本无可厚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诉求,可一旦过火,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说,曾经的明朝,对于祥瑞到底是什么根本没那么重要,最奇葩的是人们对此极端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