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中医医德深受儒家“仁”的伦理道德观念、墨家“兼爱”的道德原则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教义影响。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医德的特点是:注重医德和医术的统一、医德规范与医德实践相结合强调主体的道德修养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谐,讲究中庸之道。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它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是我国医学和医德教育方面的早期重要论著。书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内经·素向》中的《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篇也提到医生应避免五种过错、四种过失,告诫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这样才能为病人解除疾病。唐代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