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后一章,短短57个字,却道出了5条人世间的真理

两千多年前,老子著《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却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每一章皆蕴涵天地和人世的至理,诵读此书有助于增益智慧,体悟“道”。

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只有短短57个字,老子却道出了5条人世间的真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即真话,由衷之言。美言即华美的言论,巧言。真实的言辞不华美,华美的言辞不真实。

俗语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实话听起来往往没有阿谀奉承的虚假言论好听,而人们却常常喜欢听华美不实的言论。

老子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辨别真话和假话,不能被表面华美的虚饰所迷惑。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良善的人,言论朴实,真诚不妄,不去立辞巧辩善于巧辩的人,多狡猾奸诈,利用言语掩饰自己真实的目的。

孔子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善辩的人,很少是仁人。虽然孔子同老子关注点不同,但是都认为经常花言巧语的人在道德上有所欠缺。与此类人交往,要谨慎。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对于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善于运用巧智的人,其目的在于为我,而缺乏博大的胸襟博大的人诚实质朴,不必去运用巧智经营。

另一种理解: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流于表面,缺乏对某一领域的深入了解。这一中理解多为现代的理解。

就《道德经》全书的基调来说,第一种解释更符合老子原意。然而经典书籍不可以当作教条来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背景,应当有不同的理解。

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私自积藏。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就越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

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得到就要先学会给予,自私自利的人最后只能落到没朋友的境地,做人要有大格局,懂得取舍之道。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的运行,善利万物而不侵害圣人的行为顺势施为而不强行争夺。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知到老子“无为”的智慧,不强为,不妄为,利人利物而不害人害物。

这一段话可谓是道出了人类社会行为的至高准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老子的智慧。《道德经》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经典,希望各位多多诵读,深入理解,并吸取其中的精华,提升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