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宋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医家群体——儒医。

一、儒医出现的时间

有人研究发现,在北宋的宋徽宗时,君臣之间商讨关于医学的奏议中曾经出现过“儒医”一词。虽出现在北宋,这个词在当时非常少见。直到南宋才在各种与医学相关的方志小说中广泛运用。如洪迈的《夷坚志》中描述到:杨惟忠生病,面部发热如火一般,众医不能医治。“子婿陈楢忧之,以问胡翛然。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翛然引之视疾……”杨惟忠病重,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只得请一个儒医出场,由此可见,儒医应该医术了得。

二、何谓儒

与佛相对,儒是入世的人,而佛是出世的人。

《周礼》对“儒”下的定义是:“儒,以道得民”。儒是行“道”的人,儒者的所为,皆不离于人,所以深得民心,受到人们的接受和拥护。

汉代扬雄给“儒”下的定义是:“通天地人者曰儒”。能够把握天地自然的规律以及社会人伦的道理,通达无碍,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儒。

从“儒”字来看,是一个单立人加一个“需”字,告诉我们什么呢学儒的人是人之所需,是社会大众之所需。

三、儒医的修养

所谓儒医,当然是有儒学背景的医者。儒医不但重视医术,亦重视儒学的修养。《宋会要辑稿》提出了对儒医的要求:“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作为儒医,第一条是“习儒术”,要学习儒家思想,然后再研究中医理论并从事临床实践。

一则,儒医的本质是医。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所以,为医者首先要有高明的医术。有术方能行医,这是医之所以为医的根本。

二则,儒医重视行医规范与人格的修养。

我崇尚儒医,我认为,成为一个儒医,首先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并且,崇尚经典另外,还必须重视伦理道德的修养。

宋之后的医学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儒学为纲的。学习中医的目标是成为儒医,不但要懂中医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儒学修养。

宋元明清以来,名医甚多,其多能救人无数,且著述等身,医名显赫,这些人基本上都属于儒医,几乎没有例外。

纵观明清以来的中医历史,凡是能成就名医的,都必定是知识渊博而习医之人,而且,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儒医的烙印。儒医的盛行,同时也赋予了中医学更多的文化内涵。

四、为什么宋之后儒医盛行

一则,科举失败。

宋代以来,国家选人独重科举制度。科举以八股文为主,使得不少儒生虽然空有抱负和才华,无奈不擅长八股文,结果只能放弃科举,转而向医学发展。比如,明代的李时珍、李中梓、民国的张锡纯即是典型例子,他们转学中医后,最终都成就了名医。

二则,践行孝道。

从事儒医之人也不乏因亲人生病,为实践孝道而从医的。比如,元代的李杲,其母亲患病,请众医杂治,却最终死亡,痛而师从张元素学医,终成一代医家大宗再如,清代的徐灵胎,家人多病遍寻名医,但四弟、五弟最终去逝,顾而学医又如,清代的温病大家吴鞠通,“十九岁时,父病年余,至于不起。瑭(吴鞠通)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之张长沙‘外逐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

还如,晚清时张山雷因母亲多病留意医学,至光绪中乃弃儒习医民国时的孔伯华以母病立志学医施今墨因母多病遂立志学医。

三则,自病学医

自己患病,他医搞不定,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学医自救。这样的例子其多。比如,清代黄元御因患眼疾,被庸医误治而左目完全失明,痛而学医,终成一代宗师清代刘仕廉因自身患病,久治五载,未获痊愈,遂决心自习攻医。历十余载学成,终成名医。著有《医学集成》钱潢中年时曾患伤寒,痛痹几殒,得治而愈,遂立志习医,终成《伤寒溯源集》十卷当代大医岳美中因患肺病而自学中医刘渡舟幼时体弱多病,父亲帮他择中医之路,终成伤寒大家。

四则,喜欢中医

也有不少文人宦官出于自身对医学的喜爱,在医学领域广泛涉猎,儒医一度成为一种风尚。比如,苏轼本是文学家,但喜欢中医,自己搜集了许多验方,编于方书,流传至今。明清时代许多文人都喜欢学点中医,不仅是中医能帮助自己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中医,愿意深入中医。

五、儒医的精神

从历史上看,历代儒医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利他利人。

一则,利益他人。

儒家重视“事功”,强调积极入仕,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重视创造现世的事业功业。儒者学习中医,自然也就把这样的精神带入了中医临床实践之中。

二则,以人为本

中医以仁为本。这个思想即是儒医提出来的,也是儒医的写照。儒家文化的主体是“仁”,儒家思想注重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历代儒者都是把经世济民、兼济天下作为人生的追求,无论是读书取仕还是治病行医,他们认为这都是利民济民的手段。宋代范仲淹就说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宋之后有越来越多儒者加入到医者行列,涌现出大批的儒医,我认为与范仲淹的这句话有极大的关系。这些儒医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强大的责任心,使得中医领域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因为这些儒者的加入,他们拥有高超的医术,同时还有良好的医德,使得儒医一时备受推崇。

有人认为,“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士大夫之业,非儒医不足见重于世。”我认为,儒与医相叠加,最有益于发展中医。作为今时的中医人,我们也要发扬前辈儒医的精神,把儒者的情怀与中医紧密结合起来,做一个有仁爱心的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