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的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融南、北方景物于一体,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全卷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紧与疏松等不同的节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画家的主观能动性。

从右端起首丘陵连绵,崇山复岭,移步换景,在视觉上引导观众渐入佳境。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亭台水榭、寺观庄院、村落水碾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

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用娴熟的笔法表现出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的厚重,苍翠画轮廓,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其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鲜艳而不媚俗。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

此外,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千里江山图》在10多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大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这种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千里江山图》的画面有了一种行走的感觉,增添了优美的韵律感,引人入胜,体现了北宋时期绘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王希孟作此图用笔精细,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有着雄阔的境界和宏大的气势,不管是远观,还是近睹,都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