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类别

平台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事物。按功能看,可以把平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促成型,一类是内容传输型。

交易促成型平台旨在传递交易信息,促成交易达成,比较典型的包括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网约车平台、外卖平台等。内容传输型平台则主要传输新闻、动态、音乐、观点、思想等内容信息,促进内容分享,包括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

未来,我们认为平台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纵向、横向发展,尤其是在学习、医疗、文化、传媒、家居、穿戴、交通等领域,可能还会有更加丰富、广阔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平台多与个人使用和消费互联网相关,未来随着5G带动高通量、低延时的万物互联落地,也许我们会看到更多以产业互联网、物联网,或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新型平台涌现出来。

平台的种类有很多,我们的研究只用了一种概括方法,在其他不同的分析当中有不同的分类。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超级平台设置了具体指标,比如市值(估值)在1万亿元以上等。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等平台都已经达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所界定的超级平台级别。

平台经济的发展

平台经济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理解,我国第一个平台是2003年6月上线的“淘宝”。那年5月“非典”结束,6月淘宝上线做电商平台。其实,阿里在那之前也做了各种撮合交易,只是最后做成功、做大的是从淘宝开始。

但是,我国平台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2008年开始。可以把2008—2015年称作平台经济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2015—2019年,进入竞争加剧,风险有所累积的阶段,以并购与重组为特征从2020年开始,尤其2021年,进入全面整顿治理阶段,平台经济碰到一些问题,比如金融风险、潜在的垄断问题,以及一些数据安全,尤其是国家安全的问题。

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国内的平台经济取得了更加高速的增长。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增长,也可以用经济学范畴的破窗理论来解释。疫情期间,当封城和隔离成为最主要的控制疫情传播的手段时,数字经济的一个独有特征——无接触交易,其优势立刻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从2020年开始,数字技术在帮助我们发现风险、控制风险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现在经常用的行程码、健康码等工具。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平台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放在全球范围看,也是占到一席之地。一般而言,平台经济或者数字经济在全球的基本情况是三分天下: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只不过世界其他地区目前主要还是美国的公司在主导,所以,也可以说,全球其实就是两家独大,一家是最发达的大经济体美国,另外一家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

工信部有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信通院的数据表明,全球市场价值超100亿美元的数字平台企业共有74家,美国和中国分别有35家和30家。美国数字平台总价值达6.6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1%中国数字平台总价值是2.0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2.5%。把两国的数值加起来一看,确实就是中美两国在唱独角戏。

“独角兽”也是人们在讨论平台经济时经常用的概念。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2020年初,全球独角兽排名的前十名中,中美各占5家,中国的是蚂蚁集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陆金所和阿里本地生活。

虽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当中,中国确实已经占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非常了不起。

有意思的问题是,中国的平台经济为什么能发展到这么大中国到底是凭什么优势发展到了这样的水平我们对中国的优势做了简单概括:

优势一:大市场规模。市场大的好处就是有人口红利,这么大的规模,创新就比较容易,尤其是对平台企业,就非常容易发挥出它们的特有优势。

优势二:低权利保护。我国目前对个人权利、数据隐私的保护程度相对比较低,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创新的活跃。当然这种现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现在正在治理。

优势三:市场分隔。现在中国和外国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分隔,前面讲到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在全球的情况是三分天下——中、美、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也基本上被美国企业主导。目前情况下,这些美国企业没有在中国国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从正面来看,这给中国国内平台企业提供了生长发展的空间。但从另外一面看,实际上国内平台企业相对来说还是分离的。

除了以上三点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平台企业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大,甚至到了世界第一线,但是就技术本身来说,中国的企业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平台经济的发展

平台经济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理解,我国第一个平台是2003年6月上线的“淘宝”。那年5月“非典”结束,6月淘宝上线做电商平台。其实,阿里在那之前也做了各种撮合交易,只是最后做成功、做大的是从淘宝开始。

但是,我国平台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2008年开始。可以把2008—2015年称作平台经济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2015—2019年,进入竞争加剧,风险有所累积的阶段,以并购与重组为特征从2020年开始,尤其2021年,进入全面整顿治理阶段,平台经济碰到一些问题,比如金融风险、潜在的垄断问题,以及一些数据安全,尤其是国家安全的问题。

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国内的平台经济取得了更加高速的增长。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在疫情期间的快速增长,也可以用经济学范畴的破窗理论来解释。疫情期间,当封城和隔离成为最主要的控制疫情传播的手段时,数字经济的一个独有特征——无接触交易,其优势立刻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从2020年开始,数字技术在帮助我们发现风险、控制风险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现在经常用的行程码、健康码等工具。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平台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放在全球范围看,也是占到一席之地。一般而言,平台经济或者数字经济在全球的基本情况是三分天下: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只不过世界其他地区目前主要还是美国的公司在主导,所以,也可以说,全球其实就是两家独大,一家是最发达的大经济体美国,另外一家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

工信部有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信通院的数据表明,全球市场价值超100亿美元的数字平台企业共有74家,美国和中国分别有35家和30家。美国数字平台总价值达6.6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1%中国数字平台总价值是2.0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2.5%。把两国的数值加起来一看,确实就是中美两国在唱独角戏。

“独角兽”也是人们在讨论平台经济时经常用的概念。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2020年初,全球独角兽排名的前十名中,中美各占5家,中国的是蚂蚁集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陆金所和阿里本地生活。

虽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当中,中国确实已经占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非常了不起。

有意思的问题是,中国的平台经济为什么能发展到这么大中国到底是凭什么优势发展到了这样的水平我们对中国的优势做了简单概括:

优势一:大市场规模。市场大的好处就是有人口红利,这么大的规模,创新就比较容易,尤其是对平台企业,就非常容易发挥出它们的特有优势。

优势二:低权利保护。我国目前对个人权利、数据隐私的保护程度相对比较低,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创新的活跃。当然这种现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现在正在治理。

优势三:市场分隔。现在中国和外国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分隔,前面讲到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在全球的情况是三分天下——中、美、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也基本上被美国企业主导。目前情况下,这些美国企业没有在中国国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从正面来看,这给中国国内平台企业提供了生长发展的空间。但从另外一面看,实际上国内平台企业相对来说还是分离的。

除了以上三点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平台企业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大,甚至到了世界第一线,但是就技术本身来说,中国的企业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平台经济的基本特征

平台经济的基本特征

平台经济的最主要特征简要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规模经济。大家都知道长尾效应,其基本特征就是在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再增加新的服务规模,不会大幅度增加其边际成本,较高的产量对应较低的平均成本。这样就使得规模非常容易做大,而且边际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大企业的生产率会更高,竞争力会更强。

第二点,范围经济。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分别生产各个产品的成本之和,因此,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去做不同的业务,特定范围的多产品企业比单一产品企业效率更高。一个平台建立起来之后,又有能力去做不同的业务,这样的现象在国内经常见到,例如一个平台既做电商又做支付等很多业务。原因就在于平台建立之后有了范围经济。

第三点,网络外部性。这主要是需求端的规模经济,即,消费者越多,人均的使用价值就越高。网络效应的外部性大致有两类原因,一方面,更多消费者进入后,市场就大了,所以大家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市场扩大之后,会进一步鼓励创新,鼓励提供更多新服务和产品。

第四点,双(多)边市场。平台要同时服务多边,例如,外卖平台既要面对餐馆,又要面对消费者,还要面对骑手。平台面向各方的价格结构直接影响平台企业的收入。因此,平台对一方的定价需要考虑对另一方的外部影响。

第五点,大数据分析。数字平台和传统平台相比最突出的差异在于规模、速度、数据,使其可以突破时间、地点、行业的限制,成为规模巨大的服务平台。因此,数字平台在信息的传送、分析、收集和使用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