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被称为故宫博物院是由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后旧时的皇宫不再属于皇家场所,而是成为了历史文物有了文化价值,变为博物院是必然结果。

故宫改为博物院的时间可以1924年开始算,那一年11月5日晚,“北京政变”后临时执政府下令成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开始清点留存在紫禁城的大量文物。11月7日,政府下令对紫禁城要开放宫禁,日后作为公立图书馆、公立博物馆之用,至此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有了法律依据。11月14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并聘请李石曾为委员会委员长。

在历经一年多的努力后,委员会将紫禁城内文物清点完毕,共1170000件文物,其中著名文物例如王羲之书写的《快雪时晴帖》和仇十洲的《汉宫春晓图》等都保留了下来,没有被溥仪带出宫去,为我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物。而关于整理故宫文物等大量工作又多亏了当时善后委员会的委员长李石曾。在清点完文物之后,李石曾考虑只有把故宫的建设事业逐渐引向公共事业建设轨道上,才能使得故宫得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也使其因对民众开放而焕发出新的光彩,于是建立故宫博物院一事也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没有李石曾先生的全身心投入,那么故宫由皇宫到博物院的过程也不会如此的顺利进行下去。

李石曾照片

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并将时间定于1925年双十节,同年10月14日,故宫对外完全开放,自此故宫完成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帝王之寝宫变为公众之博物院的过程。

故宫博物院匾额——李石曾书

10月1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开始,李石曾手书的“故宫博物院”匾额也被挂在了神武门上方。这场典礼十分宏大,执政官员段祺瑞以及军、警、教、等各行各界和临近北京的各省督办也被邀请参加典礼,整个场面十分壮观,自此紫禁城完成了由封闭的皇宫向开放的博物院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