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古代劳动教育类型是自发性。

其一,劳动是生存之本。古代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墨子教育弟子说,“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食者国之宝也”“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在墨子看来,民不可无食,食必须通过劳动获得。明代学者吕坤说:“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不勤劳务农,就缺衣少食。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提出:“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治生者。”这些观点指出了农业劳动的基本价值。

清代政治家曾国藩将这种劳动谋生观点加以发展,提出:“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已不限于农业,但是人人必须劳动才能生活。

其二,劳动促进个人发展。劳动可以培养人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春秋时期的敬姜在教育儿子时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指出了劳可培善和逸则生恶两种不同的品德培养功能。明末清初的学者颜元认为:“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意思是劳作使人强健。清代学者汪辉祖在批判“幼小不宜劳力”观点时指出:“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他认为,古来成功的将相,没有一个是软弱不耐劳苦的。

其三,劳动是理想生活方式。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鸿的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他教育儿子把劳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劳动中得到人生快乐,成就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