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有三大溪河构成了全域的水系主体,它们分别是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

而历史记载,璧山有条河叫“油溪”,是怎么回事呢清嘉靖《璧山县志》:“《九域志》载:‘璧山县有油溪。’(《九域志》即成书于北宋神宗三年的《元丰九域志》,笔者注)《府志》又有马坊桥溪(这里的《府志》即《重庆府志》,笔者注),在县西。源出汤峡口,南流出相公桥,又三十里出马坊桥,又六十里至斗牛石入江津县界,与来凤桥溪合流,入大江,为油溪口。又,来凤桥溪,在县东,亦出汤峡口,东南流三十里,出迎恩桥,又五十里,出来凤桥,又四十里,亦至斗牛石,与马坊桥溪合。”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代,璧山境内向南流入长江的河流就叫油溪,它是马坊桥溪和来凤桥溪(即今梅江河、璧南河)在斗牛石处汇合后的名称,最后汇入长江,今天江津的油溪镇就是油溪的入江口。所以,清代同治年间的璧山人翰林王倬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剑壁重重四面山悬龙虎榜,油溪泼泼一条水入凤凰池”就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璧山的山川风物,气象宏大,意境高远。

这条县志的记载可以证明,璧山辖区边界是南到长江的,今天江津的油溪镇当时就在璧山境内。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信息值得我们了解,那就是我们目前在璧山城区穿城而过的璧南河古名是是什么在清同治《璧山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金带水。即龙溪,又名璧江。源出汤峡口,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自县城北流,入县治前四面环绕如带下,与梅江合流入岷江。”这里所说的“金带水”,也就是前述嘉靖《璧山县志》里所说的“来凤桥溪”。由此可知,璧南河古代曾经有三个非常优美的名字:金带水、龙溪、璧江。“金带水”的意思是如金带环绕璧山县城的河流,正如北京天安门前的故宫护城河,也是金带水。“龙溪”,藏龙的溪河。“璧江”,如玉璧一样澄澈的江。这些名字读来既朗朗上口,又含义深刻,其优美的意境足以反映古人底蕴的深厚。

璧北河是璧山境内流经北部的唯一河流。在八塘镇境内的璧北河上,有一处绝佳的风景叫“高滩”。这是自古以来就名闻遐迩的地方。清同治《璧山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接桂桥。即高滩桥,在县北八十里。乾隆二十四年建,四十七年重修。桥下岩高数丈,水涨,澎湃之声闻十余里。居民于滩上制水磨,磨柏作香,咸资利焉。”

这里实际上是璧北河道的一个断崖,两岸小山相夹之间,全是岩石的河床来到这里几乎是突然整齐断裂开来,形成了一个落差达10多米的悬崖,河水倾泻而下,形成悬空瀑布,蔚为壮观。特别是在洪水季节,这里更是水势滔滔,如万马奔腾般汹涌,百米开外水雾升腾,在半空中形成道道彩虹,奔流之声更是十里可闻,有黄河壶口瀑布般具有摄人心魄的震撼力。同时这里还留下了第四纪冰川的痕迹。在枯水季节,断崖上方河床裸露的石头上会有许多大小不一、口小而腹大、其形如瓮的冰臼会显现出来,观者莫不啧啧称奇。如今,这里的河滩边,古县志记载的供推动水磨的水渠仍在,只是没有了水磨吱吱呀呀的身影,留给我们的只有悬崖上涛涛的瀑布发出的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