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提出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以及承揽政府机构的某些职能,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在学校中由大家来共同议论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

“公其非是于学校”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改变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由天子一人决断的专制局面。

这是对中国古代关于学校职能理论的创新,是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反映了他要求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强烈愿望,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这种性质的学校,其实已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议会相近。可以说,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也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正是从上述思想出发,黄宗羲主张将寺观庵堂改为书院和小学,实现在全国城乡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理想,而且还强调学校必须将讲学与议政紧密结合,学校集讲学和议政于一身,既是培养人才、传递学术文化的机构,又是监督政府、议论政事利弊的场所。黄宗羲的上述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教育起了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