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三大主体本能依次分为:1、相争、2、求偶、3、求食、 主要三大性格及生存方式分为:1、好斗、2、驱逐、3、相争

人类的本能大致有三类:性、生存和群体。性不止是人类,更是生命的最根本的本能,生命的最终动力就是繁衍,哪怕是生存也是为了繁衍,而群体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存和群体本能是由自然选择而进化产生的。当具备随机变异的生命产生之后,多样性就成为生命的特色,当生命所需的资源短缺的时候,生存斗争就在各种各样的生物中展开了,并形成了层层连锁的食物链。

性本能的目的在于交配繁衍,人类的动物性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交配,主要表现为兴奋这一基本正性情绪中,兴奋而追求、受挫而攻击,是人类先天的倾向,比如性兴奋而受挫导致的强奸,就是典型的例子。攻击严格意义上是性本能的表现,而非一种单独的本能,是保障需求满足的手段。至于佛洛依德的泛性论,有一定的意义,性本能是一切正性动力的基础,而非全部。

生存本能的意义在于保存自身,尤其在动物中表现突出,因为有了行为能力,能够躲避致命的伤害。人类的生存本能是一切负性动力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恐惧这一基本负性情绪中,恐惧而逃避和防卫,是人类先天的倾向,比如对蛇的恐惧,就是典型的例子。哪怕人类征服自然之后,生存本能依旧存在,自我防御机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如佛洛依德所说的,是无意识的自卫,同攻击一样,防卫也是满足恐惧的手段。

性本能和生存本能构成了佛洛依德理论中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是个体本能的两大方面。

群体本能的意义在于通过种属合作来提高个体和群体生存能力,是在个体青春期前最主要的庇佑。群体本能一般通过文化来塑造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和个体人格结构中的超我,主要表现为爱和恨两种情感中,爱而群内联合、恨而群间争斗,是人类一切群体内和群体间的表现,比如种族歧视就是典型的例子。与攻击、防卫一样,求同或获得认同(迎合群体标准,获得群体成员资格认可)则是满足群体本能的手段。

三大本能构成了人类行为动力的一大方面,而另一大方面,则是认知,构成了人格结构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