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女生用古文叫“待年”。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

女子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闺中”。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意思是女子到了婚嫁年龄,盘发结笄,表示成人。

女子的成年礼比男子要早好几岁,十五岁的时候就要举行成年礼,称作“及笄”,“笄(jī)”是簪子,盘发结笄,表示成人了。这时要取一个“字”。举行完笄礼,女子就可以出嫁了。

但是在笄礼之后、出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这位成年女子的状态就称作“待字”或者“待字闺中”。女子尚未婚配,就好像在等待那个成人时方才可以取的“字”一样,故称“待字”,这当然是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的,“字”的引申义就是“女子许嫁”的“许嫁”二字。

字,孕也。生子、出嫁之意。古文字形象而是上面一个房子,下面一个婴儿。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古代年岁的别称。

10、舞勺:13岁。

11、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5、而立:指30岁。

16、不惑:指40岁。

17、强壮:指四十。

18、艾:指50岁。

19、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岁。

2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岁

23、黄发:指长寿老人。

24、鲐背:指长寿老人。

25、期颐:指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