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未战国初时的鲁国人,最早从政,后开始到各国游教。亲身经历了中央集权下各诸侯国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到集权崩盘各诸侯国都想当老大的战国争雄。诸侯国之前战争不断,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自小受西周礼乐的熏陶,青少年目睹时代的变迁,成人经历社会动荡的坎坷,孔子在为官和游学的过程中,在与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根源的看法以及如何让社会回归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思想体系。

天子之国,天子为尊,分封诸侯为卑。侯王之国,诸侯为尊,异姓士大夫等贵族为卑。士井之地,贵族为尊,平民奴隶为卑。种姓之村,族长为尊,族人为卑。一家之户,父母为尊,子女为卑。这种位有先后、职有大小的顺序是上天安排的,是血脉传承的。每个人对上要敬畏、尊重、顺应,对下要仁爱、呵护、关心,要各司其职,各守其份。这是周礼的基础与核心。

孔子基于周礼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动荡与变革实际,更加系统阐述了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无论社会稳定期或是动荡期都能秩序井然,家庭元素功能没有发生紊乱的根源,再次強调家庭父子、夫妻、兄妹的关系法则,以及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同时孔子虽然继续強调君与臣、臣与民的尊卑贵贱的先后秩序关系以及与之上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同时,更是大声疾呼要仁爰、要爱民。作为天子或诸侯要爱惜自己的子民,绝对不能无限制压榨和盘剥他们,社会不仅“目无尊长”会乱,对下人欺压过甚也会乱。孔子的这种有别于周礼的理念到了旬子和孟子就演变成了民重君轻、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治国思想。

孔子思想学说是基于社会大统前提下的社会道德规范及国家治理体系,但对于诸侯纷争、战火不断、秩序混乱不堪的社会,显然过于超前。尽管当时孔子很卖力地到处游说,所到之处都受到冷落,孔子的宏大的思想蓝图到孔子死都没有着地生根。

都自命不凡,都想当老大,何谈尊卑和秩序丛林拚杀抢地盘,何谈道德

丛林社会角逐大王,看谁的牙齿更锋利,看谁更铁血。战国时期的秦王赢政靠铁血把不服气的一个个灭掉,一统天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赢政把自己称之为始皇帝,希望他打下的一统江山从他开始,代代相传。始皇靠铁血打下的江山,他依然想使用铁血守着江山。但让始皇帝永远想不到的是,手无寸铁、命如草芥的百姓竟敢造反,而曾在自己身边唯唯诺诺的奴才竟然趁火打劫,百万威武雄师竟这么不堪一击,強大的统一的帝国竟然只活了十四年就寿终正寝了。

到了汉朝刘邦一统天下后,让他最纠结的恐怕就是如何守着这若大的江山。还能重复秦朝的国运肯定万万不能,要想摆脱短命,守江山肯定不能光靠铁血。

铁血只能征服人的肉体,必须还需一种东西征服人的内。在汉朝历届天子们苦苦寻觅之中,被天子御用文人们不断的包装、精心打造下的孔子思想终于走进了天子们的法眼。

孔子的尊卑观,可以让天下人都得认命,这是上天安排的,天命不可违逆,而天子就是天使,上天的化身。孔子的忠孝观,可以让天下的奴才明白,忠君是天底下的大忠,服从天子是天㡳下的大孝,忠孝两全是全天下人的楷模,可以光宗耀祖,福荫子孙。孔子的仁爱观,可以让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爱仁、要爱天下,别因为一点不平就想打打杀杀,就想造这个人的反,造那个人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