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教育。

西周官学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分小学、大学两级王城的大学称辟雍,诸侯国的大学称为泮宫。乡学则按地方行政系统,州设序,党设庠,闾里设塾和校。

国学教育对象只限于王子、公卿大夫士的嫡长子,以及经过选拔的“国之俊秀”。“师”源于军旅的称号,西周初期的学校,以习武为主,教师一般由军官担任。辟雍和泮宫如同宫廷一样,奴隶主贵族常在这里举行祭祀、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

西周形成了以礼、乐(礼、乐决定教育的贵族性质,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所谓六艺,就是礼(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包括政治、历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射(习武射箭)御(学习驾驭兵车)书与数(包括读、写、算等基础文化)。其中,以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在大学阶段学习书与数为小艺,放在小学阶段学习。后来,随着六艺教育的形成和文化课程的提高,教师多改由文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