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来看,我们今天所肯定的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它的特点是积极性、此岸性与经世致用性。

它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取向。它主张“好学敏求”“勤能补拙”“不进则退”“业精于勤”“鞠躬尽瘁”“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它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较少有那种仇视现代性、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与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健的生命力与发展追求现代性的愿望。

第一,它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 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大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 的人和善起来、聚拢起来、互助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极端、恐 怖、分裂。

第三,它应该能够坚持自身的特色和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享受自身。中华文化应该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流,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

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更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虽然在文化学、文艺学、哲学上有对于现代性的种种质疑与警惕,但从整体上说,中国明确地支持发展、现代化、全球化、高科技、合作共赢的观念与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