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今之争源于“地理”与“历史”两种理解立场之争:即理解西方文化对落后国家民族文化的殖民侵略是运用“历史”范畴抑或是“地理”范畴。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力图用西方文化征服和取代落后国家的文化,要求把地理范畴(本土与西方)转换为历史范畴(传统与现代),以论证其合理性

而落后国家则与此相反,从文化自保的立场出发,要求把历史范畴转换为地理范畴,以消解其合理性。如此形成一种对抗性逻辑。称之为“中西古今”只是把这一问题“国别”化了,而其普遍意义并没有消解。在当前语境下,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沿袭传统思路,而应思考范式本身的问题。不作这种前提性批判工作,我们对文化传统的拆解、分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诸多种种,都是没有根基的。

中西古今之争的文化谱系

一百多年来的中西古今之争,形成了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尖锐对立的两种思想及其转换形态。

1.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一般出于对现代化的一种警惕和戒备,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保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反对传统的现代化。其典型表现即文化传统的“原教旨主义”。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有三种形态,即文化优势论、中体西用论、文化相对论。它们的产生虽没有严格的时间次序,但却有理论逻辑上的先后次序。

其一,文化优势论。这种理论认为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无论在本体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最优秀的文化。文化优势论必然导致由文化自大而产生的封闭主义。它会阻滞和消解一种文化形态的创生动力,阻滞和消解一种文化传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首先是以文化优势论表现出来的。

其二,中体西用论。中体西用论在文化谱系上属于文化保守主义,是文化优势论的一种退步形态。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三纲五常和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为不变之本体,以西方的科学技术及生产技艺为巩固传统文化和封建伦常的手段。中体西用论承认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艺优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仍然认为中国文化本体优于西方文化。这种理论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市场。

其三,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谱系中的又一个变种,它是落后文化面对西方“优势”文化的本能反应。文化相对论主张各文化形态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孰高孰低的问题,它们各自具有自足的价值,具有不可比较性。中国的文化相对论是继文化优势论、中体西用论之后的又一退步形态。如梁漱溟提出的西方、印度和中国文化是三种“意欲”不同的文化类型理论就不再强调传统文化的优势,而是强调不同文化各有千秋,这就从优势论的绝对主义走向特殊论的相对主义。

2.文化激进主义。文化激进主义认为,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绵延几千年的传统。因此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实现全面的文化革命。文化激进主义是一个逐渐“激进化”的过程,而“全盘西化论”是最极端的文化激进主义。陈序经要求全盘西化应当是中国文化从量和质上的彻底西化、观念上的根本西化、程度上的充分西化。此后,文化激进主义逐渐成为绵延至今的思想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