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之名源于宋代“怀化”砦,其意为“怀柔归化”之意。

春秋战国时,怀化属楚黔中地秦熟黔中郡地西汉高祖时,分属无阳、辰阳、镡城三县地东汉时,省无阳入辰阳,怀化分属辰阳、镡城二县地址晋太康年间,复置无阳县,改“无”为“舞”,谓之舞阳,只有怀化西部、西北部属舞阳县,其它地属镡城、辰阳县境西晋时,辰阳并入镡城,怀化南部、东部、东北部属镡城,其它境属舞阳县境东晋义熙年间,镡城并入舞阳,怀化属舞阳县境。

宋时南朝复置辰阳县,齐时改舞阳为潕阳,梁时改辰阳为建昌,改怀化为龙檦,怀化改属建昌随开皇九年(589),改辰阳为辰溪,怀化北部、东北部属辰溪县境,南部、东南部属龙檦县地唐先天二年(713),析龙檦置潭阳县,西部、西北部属改属潭阳县地,其它属龙檦、辰溪二县地。

五代废县,怀化分属辰州和叙州,境内向氏蛮自立鹤州,治所设鹤州村,即丰溪(太平溪)与潕水交汇区。

宋初,怀化属辰州、叙州地,乾德年间(963~968)辰溪置龙门、铜安二砦,宋熙宁七年(1074)朝廷派章淳以武力平定“南江蛮”,置沅州及卢阳县,并改蛮砦为怀化砦,次年,卢阳县下设八舖,改怀化砦为怀化舖,无丰三年(1080)置黔阳县,今怀化中方大部份属黔阳县。

至无十二年(1275),改辰州泸溪郡和沅州潭阳郡为辰州路和沅州路,怀化分属辰州路之辰溪县和沅州路之卢阳、黔阳县地。

明洪武元年( 1368)怀化舖改置怀化驿,属沅州。

清初,怀化隶属关系不变,沅州下设三十八里,康熙三十二年(1693)黔阳县下设二十四里,雍正八年(1730)辰溪县设一十四里,乾隆元年(1736)沅州改府,并置芷江县,且于榆树湾驻县丞,怀化分属芷江、黔阳、辰溪三县境。嘉庆二十二年(1817)芷江县编三十二里,怀化八里全部,公坪七里大部为今盈口,黄金坳二区全部泸阳区大部,铜湾一部熟怀化。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湖南省第六战区第一清乡司令毛秉文向省府呈文,提议以芷江、黔阳、辰溪三县边境在区设立新县,“以树治安基础”。九日,省府疆域调整委员会举行二百五十五次常委会,对毛秉文的呈文议决通过,并报中央内政部备案。同时,省府调整疆域研究委员会干事李锡章同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及芷江、黔阳、辰溪三县县长商议划定新县地域。国民政府内政部于四月二十八日上报行政院。行政院于五月九日以国壹字第八六八号训令批准增设新县。原以命名芷东县,因县治设在怀化驿,特命名怀化县。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怀化县政府成立,戴鸿志为怀化县第一任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