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天路》我未得看全,只在偶然间从电视上看到了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一曲,我被那高亢、清新的音乐及演唱深深地吸引,这是首难得一见的好歌。后来,我从歌曲编辑部找来了《歌曲》(1996年第2期)好好地咏唱了一下,越唱越觉得作者的手笔之巧妙。一句起腔:“呀啦索哎---”民族风格的确立,地域、地理的规范,特定环境、特定情感的处理都在短短一个乐句中体现出来,手法之简练,处理之巧妙,表达之得当,绝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的一种境界。可谓先声夺人,夺人先声。这一乐句是为这首歌曲的引子。   歌曲的第一乐段是追忆思索叙事的四个乐句: 第一段歌词: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以忘怀的眷恋。 第二段歌词: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第二个乐段是问答式的三个乐句: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拉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反复后的第二乐段,前两句重复,第三句:那就是青藏高原。至此,全曲结束。 一二乐段之间只用了五个音符61236--   哦 作转折,歌曲的意境也由平坦的扫描,而悠悠间仰视环顾,将连绵起伏的山峦一一收入眼底,节奏紧缓之对比,情感境界之对比都极其顺畅地处理好了。整首歌曲的旋律写作极富西藏民歌风味,起伏大,松驰舒展高扬,清新优美。每个乐句都有闪光之处,都是那样地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一点,作者的《青藏高原》与《为人民服务》的写作有同工之处,即词曲的写作都发自作者本人的胸臆,故情感的抒发相当一体化。 从歌曲的艺术风格、音乐语言特色、歌曲的曲体结构这几个歌曲创作的关键因素看,作者作得是非常之好的,风格堪称浓郁,语言堪称精练,结构堪称紧凑。 从作者《青藏高原》的写作看来,可以明确一点,即他全身心地融入了青藏高原,深深地被青藏高原的风貌气势所震撼极其用心地体味了那里的建设者的心灵,他更真切地感悟到了生活在那里的藏族人民的心灵世界,否则他不可能那样出神入化地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己的作曲技巧不露痕迹地投入了西藏民歌的真情底蕴中去,似乎也可以反过来说,他如果不是真真地感悟到这一切,也不可能将西藏民歌的真情底蕴融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两者是那样地不可分割,水乳交溶,是否也就恰恰说明了作者之艺术处理的恰到好处!藏族民歌的风味,人民是熟习的,喜爱的,它松驰的然而又高亢嘹亮的歌唱风格,令世人陶醉。这在作曲家创作的歌曲中是很难得地道地传达出来的,张千一作得堪称地道。 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恐怕不能接近真理。《青藏高原》的写作,作为一首独立于电视连续剧之外的歌曲似乎有所欠缺,其意趣虽清新高洁,但却不够完整。歌曲紧密地与电视连续剧结合在一起时,它透露出了一种赞扬和铭记筑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功绩的意旨。歌曲一旦独立出来,便看不到了这一点,而且,歌曲的两段歌词,其旨意也不够连贯“我”面对着卧在青藏高原上的路了问,“是谁带来了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祈盼,”而后是“我”的感慨:“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这意思是说,这无言的路就是最好的赞美人民解放军的歌,这一句是最为精彩的。但下一句就不知所云,其语意和语气都不够明确,而歌曲发展的逻辑,在这里强烈地要求一种肯定的句子,“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语态是确定的,语意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段唱词也是在第四句上有缺憾。情况大致相同。 歌曲的第二段,“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拉索,那可是青藏高原”这一句歌词的大意可以这样看青藏高原,这一切你都看见了吧结束句:“那就是青藏高原!”可以看成为青藏高原可以作证。由此可见,这首歌曲应该是寓意的,但单单从歌曲本身直观地看,却又象是描景的。窃以为,一首短短的小曲,寓意如果是明确的,会令欣赏者更容易肯定它,接纳它,否则,会不利于歌曲的传唱和它艺术生命力的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