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讲性即理,王阳明是心即理。这就是二者最大的特点。

朱熹讲性即理,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但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许多偏见,包括潜意识里的偏见(理学上叫未发之前),比如“我长得不好看”、“我没用”等等,人的全部思想由这些条件出发,同时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遮蔽了人的眼睛,影响了人的行动。这些偏见不是人的本性,不是天理而是人欲,而朱熹把这些人欲看做人心里的墙,人要把这些墙必须拆除,所以朱熹是拆迁队的。

而王阳明是心即理,他的意思是,难道我不把墙拆掉,我就得一直在这里,别的什么都不干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我们绕着墙走,也能照样前进,表面上看绕着墙走是走弯路,可是走的更快,拆迁队拆一睹墙走一段路,看似直路却是费工费力,事倍功半。那个弯路在王阳明哪里看来才是我们追求要走的路,我们的目的不是拆墙,而是前进,所以只要能前进,拆墙绕路只要目标一致,目的良知,绕路走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