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

其次,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就心理学家看来,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像——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像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并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