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作用的测验系统:互补作用是使二个突变型的染色体同处于一个细胞内,在不发生基因重组的条件下,由于相应突变型细胞内正常基因的相互补偿而使表型正常化的作用。互补作用实质:是两个突变菌株正常基因在同一细胞内的互养作用,避开基因产物向胞外分泌和扩散等问题,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互补测验条件:recA突变菌株,避免2个突变型染色体之间的重组作用。符合要求的测验系统:二倍体、局部合子、异核体、感染了两个突变型噬菌体的寄主细菌。常用的互补作用测验系统有:①异核体形成测验:不能形成异核体可能原因:除了由于等位基因突变而不能互补外,还可能由于2个突变株之间的不亲和性,即2个菌丝体之间不能经质配形成异核体。不能形成异核体,也不能说明2个突变位点属于等位基因,一次互补测验难于准确判断突变基因等位性。② 异核体形成测验和互养测验差异:互养测验:2个突变株之间相互提供的是分泌到细胞外的自身不能合成的代谢产物异核体形成测验:在同一细胞内2个突变株染色体提供的是基因的产物或酶顺反位置效应测验顺反位置效应测验:比较结构基因的顺式和反式结构表型效应的互补测验。rⅡ只能在B上形成r型噬菌斑,在S上形成野生型的正常噬菌斑在K上不能复制、不能形成噬菌斑彭泽用两个rⅡ突变型混合感染B菌株,采用单菌释放技术,将从B菌株释放的噬菌体去感染K菌株平板如果能形成噬菌斑,则表明供试的两个rⅡ突变型不相同,能在寄主B菌株细胞内通过染色体交换、重组产生野生型子代噬菌体只有rⅡA+rⅡB+才能感染K菌株、形成噬菌斑,而重组型rⅡA-rⅡB-不能感染K菌株。r51或rl06单独感染K菌株:都不能复制,不会产生噬菌斑。但混合感染却可以裂解K菌株并得到r51、r106和野生型等3种噬菌体。r47-r106的距离虽然比r51-rl06的距离大,但用它们混合感染K菌株后却不能在指示菌株B上获得噬菌斑。结论:两个rⅡ突变型混合感染时出现噬菌斑,首先是由于互补作用,恢复了复制能力,然后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重组,产生野生型噬菌体用r51和r106混合感染,可把寄主K细胞看成两个rⅡ突变型染色体的杂合体:(r51-rl06+)/(r51+r106-)。在这一杂合体中的r51+和r106+由于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使突变株均得以进行复制。对所有rⅡ突变型进行两两互补测验,可以将rⅡ的突变位点分为A和B两大群,属于同一群内的任何两个突变型都不能互补属于群间的两个突变型无论位置远近均能互补。 顺反位置效应测验结果证明:基因是有功能的一段连续DNA,只有通过顺反测验才能确定一个顺反子或一个基因的界限。一个基因的任何位点均可以发生突变,属于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也可以发生重组,因此基因只是一个功能单位而不是一个突变或重组的单位。顺反位置效应:所要考察的两个突变位点在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遗传效应不同的现象。具有顺反位置效应的两个位点属于同一个基因(顺反子)。杂基因子:含有个别处于杂合状态基因的细胞。利用大肠杆菌λ噬菌体在高频转导过程中形成的λdg或λdb转导子去感染相应的缺陷型宿主细胞就容易获得杂基因子。基因间互补作用:在进行顺反位置效应测验时,如果供试基因或顺反子的结构完整,那么属于同一基因或顺反子的两个突变株将能互补,如果两个突变株能够互补,那么突变应涉及不同的基因或顺反子。基因内互补作用:某些已通过生物化学等其他实验肯定是属于同一基因的两个突变株之间有时也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基因突变使其产物酶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只是由于两个突变株之间的基因内互补作用,才使活性部分得以恢复两个突变株的突变位点间距离愈近,其离体互补作用愈弱,距离愈远,其互补作用愈强。互补群:属于同一基因突变的相互间能表现出一定程度互补作用的一群突变株。属于同一互补群的基因突变均表现为同一种酶蛋白的功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