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规律主要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1、强度律:强度律是指只有刺激物的大小、颜色、声音等刺激强度达到感觉阈限之上时,刺激物才能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里的强度是指相对强度,只有相对强度的刺激才容易引起人们清晰的感知。古语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说的就是相对环境条件的适度刺激,虽然绝对强度小一些,它也会产生良好的感知效果。

2、差异律: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在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的反差越大,则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突出而先被感知到,反之,对象与背景的反差越小,则对象越容易消失在背景之中而很难被觉察出来。如"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就是因为黄蝶和菜花的颜色差异不大“鹤立鸡群”则是二者的差异较大所以容易区分。大与小、黑与白、高与低、强与弱、香与臭、苦与甜等都能立刻为人们所感知,就是差异律的体现。

3、活动律:活动律体现的是相对的静止和运动关系。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可以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组合律:组合律体现的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不要在需要学生感知的对象周围画上与之类似的线条或图形,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留空或用色彩区分板书时,章与章、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讲课时,语言流畅,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