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河南的一个乡村有户人家办丧事,死者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刚刚年满二十五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母亲悲痛欲绝,几次哭晕在儿子的灵前。

要说这儿子可是个心善之人,凭着自己的本事为村里修了一座独木桥连接到河对面,让乡亲们少走了许多冤枉路。哪想到好人没好报,不久以后,儿子得了一场疾病去世,死的时候连媳妇都还没娶。

说来也巧,乡亲们为这小伙子办丧事期间,来了位道士,道士看了一眼躺在棺材里的儿子大吃一惊,急忙将他母亲拉到一旁说道:“你务必保留你儿子一根脚趾,二十年之后,你们母子还会相见!”

这时有人认出了这位老道士正是山上的云龙道长,已经出家几十年了,据说他会看人的面相,而且能知道人的前世今生,算起卦来十分灵验。

母亲虽然对这道士的话将信将疑,但是思儿心切,还是照着做了,在儿子下葬前,割下了他一根小脚趾。

日子过得很快,一晃过了二十年,母亲已是七十岁高龄,早已变得老态龙钟,背驼了,耳朵也聋了,只是她心中一直记挂着一件事,那便是在有生之年,再见儿子一面,就为这个愿望,她一直留着一口气。

这天清晨,云龙道长又来了,只见他笑眯眯地说道:“老人家,还认识我吗我当年让你留下你儿子的那根脚趾还在吗”

老母亲情绪十分激动,她从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一个手绢,打开手绢,里面包着的正是那根小脚趾。

道长点点头说道:“县衙来了位新县令,他便是你的儿子,快拿着这个东西去和他相认吧!”

母亲听了道士的话,连连向他道谢,拄着拐杖便向县衙走去。见了县令,她的眼睛早已流了下来,呈上脚趾,向他说明了缘由。

县令听了大吃一惊,觉得此事真是太玄妙了,因为他是个孤儿,天生就少一根小脚趾,这件事基本上没人知道,更何况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外乡,别人更不可能知道这个秘密。

县令接过脚趾,当即脱去鞋袜,放在自己的脚边一比,那断指竟然和自己脚上的空缺之处十分吻合,严丝合缝,仿佛就是从自己脚上掉下来的一样!

县令当即跪下认亲,然后将老太太留在了府上,以儿子的名义向她尽孝。

县令从老太太口中得知这一切都是受了山上云龙道长的指点,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位高人。

见到云龙道长,县令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道长对他说:“你的前世确实是那位老太太的儿子,当初你为乡里修了一座小桥,是一件积阴德的好事,所以你的今生托生成了县令。”

县令听了恍然大悟,辞别云龙道长后,心想:我前生只修了一座小小的木桥,今生就当上了县令,要是我今生多修桥修路,来世岂不是更加飞黄腾达

从那以后,县令开始苛捐杂税,广征民夫,看见一条河就去修建一座桥,有很多桥修好后却成了摆设,根本没人去走。

县里的百姓却苦不堪言,不仅出了力,还交了更多的税,生活过得大不如从前,一时引得他们怨声载道。

一年之后,县令又去山上拜访云龙道长,见了道长便问道:“师父,这一年来我修了几十座桥,那么我的来世会托生成什么”

这次,道长态度冰冷,他将县令拉到山门外,指着下面一个赶驴的人说道:“那就是你的来世!”

县令看了大吃一惊:“什么我前生只修了一座小木桥,今生就能当县令可如今我修了这么多桥,为什么来世反而只是一个赶车的”

道长淡淡一笑,说道:“你错了,你的来世并不是那位赶车的人,而是那头驴!”

县令听了大惊失色,连忙问道:“为什么”

道长说道:“你前世修的一座桥,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苦了自己,方便了他人,这是积德行善如今你为了修桥而修桥,不仅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苦了他人,方便了自己,这样不仅不会积德,还有损你的福报,所以来世你会变成拉车的驴!”

县令听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还要向云龙道长询问的时候,道长已转身离去,不愿再多看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