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是三年一次。

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和光绪十六年(1890年)连续科考。

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正常科考举办的年份,按理来说下一次科考应该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

但由于光绪皇帝在光绪十五年大婚并正式亲政的缘故,在光绪十六年又紧接着举办了一次科考。

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科考可以看作是光绪皇帝登基在位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科考,是光绪皇帝为了选拔、挑选培养自己嫡系势力而“破例”开设的一次科考。

清光绪年间共举办科考十三次,时间和科考头甲状元如下:

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江苏通州人)

光绪二年(1876年):曹鸿勋(1848年-1910年,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光绪六年(1880年):黄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1857年-1907年,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建勋(1848年-1913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鲁(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刘春霖(直隶肃宁人)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

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