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自杀效应

指一个名人自杀后,往往引起多人仿效,自杀率骤升的社会效应。

歌德失恋后写出了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一时。小说中的主人公维特最终自杀了。奇怪的是小说发表不久,青年自杀人数骤然上升,以致于使当局不得不一度将此书列为禁书。

无独有偶,1986年4月,日本女歌星冈田友希子跳楼自杀后,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有数十名青少年效仿她自杀身亡。

2003年4月1日香港影帝张国荣跳楼自杀了。4月2日香港便发生多起跳楼事件,有多名男女死亡。

这种伴随名人自杀后,自杀率升高的社会现象叫做“维特自杀效应”。

究其心理原因,与青少年对名人的崇拜和学习模仿有关。

为防止和减少维特自杀效应,在报道名人自杀的同时,多报道些赞扬生命价值、乐观对待人生的文章和生动事例。

在美国,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死亡课程,教会学生珍惜生命,善待人生。一个名人自杀了,可以马上在死亡课上分析,以防学生效仿。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学校还未开死亡课,那么,要不要请心理学家为此及时地开个“珍惜生命”的讲座呢?

总之,防止、减弱维特自杀效应是全社会的事,学校、家庭、社会要联手工作。

人们太重视名人了,据说1997年戴安娜因车祸(而不是自杀)身亡,居然在4个星期内,自杀案比1996年同期高出近二成与她同一年龄组的自杀者数字更高出了四成半。由此可见“名人崇拜情结”在名人死时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能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