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哀牢国)被汉朝(东汉)逼至怒江(萨尔温江)以西后,怒江以东的傣族先民沦为中国内陆王朝的属民,先后被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陆王朝轮番统治了400多年陈(南朝)代梁后,怒江以东的傣族先民才获得独立,分别以“勐”(盆地)为单位形成“勐掌”(保山盆地)、“勐嶲”(漾濞江谷地)、“勐舍”(巍山盆地)、“勐谷”(景东盆地)等数十个小国。

公元6世纪以后,傣族世界东北端诸国经常遭到氐羌部落的侵扰,洱海盆地成为傣族与氐羌部落争夺的战略要地,“勐嶲”、“勐舍”等傣族小国在洱海周边与氐羌部落发生过多次战争。中国内陆王朝把在洱海周边争雄的“勐嶲”、“勐舍”两个傣族小国的君王与“浪穹”(洱源盆地南)、“施浪”(洱源盆地北)、“邆赕”(洱海盆地北)、“越析”(宾川盆地)四个氐羌部落的首领合称为“六诏”(六王),分别被称作“勐嶲诏”、“勐舍诏”、“浪穹诏”、“施浪诏”、“邆赕诏”、“越析诏”对君王(首领)的这种称呼后来被中国内陆人当成其国家(部落)名称地处最南的“勐舍诏”还被称作“南诏”。

公元7世纪初期,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唐朝也统一中国,傣族与氐羌部落争夺的洱海地区变成吐蕃与唐朝的角力场,“浪穹”、“施浪”、“邆赕”、“越析”等氐羌部落获得吐蕃的支持,“勐嶲”、“勐舍”等傣族小国则获得唐朝的支持。

从“勐舍”到“勐舍龙”

公元649年,“勐舍”君王更替后,新王细奴逻为获得唐朝更多的支持,主动归附唐朝公元653年,细奴逻遣子逻盛出使唐朝公元674年,细奴逻去世,逻盛继位公元712年,逻盛在唐朝首都长安访问期间病逝,其子炎阁继位当年也去世,炎阁弟盛逻皮继位公元728年,盛逻皮去世,其子皮逻阁继位。

公元737年,“勐舍”君王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进军洱海盆地、驱逐“河蛮”(氐羌部落的一种),陆续攻下石和城(今大理凤仪)、石桥城(今大理下关)、太和城(今大理古城南)、大厘城(今大理喜洲)之后,兼并洱海周边其它氐羌部落。公元739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偏居一隅的“勐舍”成为称霸一方的“勐舍龙”(“勐舍”意为“虎国”、“勐舍龙”意为“大虎国”,汉语均译为“南诏国”)。

“勐舍龙”在战争中变强

公元745年,唐朝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使至“勐舍龙”,让“勐舍龙”攻吐蕃,而“勐舍龙”并不想攻吐蕃自损,“勐舍龙”与唐朝之间开始有嫌隙。

公元748年,皮逻阁去世后,其养子阁罗凤与其子于诚节争位,阁罗凤最终击败亲唐的于诚节、继位为“勐舍龙”君王,“勐舍龙”与唐朝之间的关系大不如前。

公元750年,阁逻凤路过唐朝姚州(今姚安)时,太守张虔陀侮辱阁逻凤的随从侍女、并向阁逻凤勒索钱财,激怒阁逻凤之后,“勐舍龙”发兵攻破唐朝姚州、杀太守张虔陀,占领唐朝剑南道所属32个羁縻州,“勐舍龙”与唐朝彻底翻脸。

公元751年,唐朝派鲜于仲通率8万兵马攻打“勐舍龙”,阁逻凤请和,鲜于仲通自恃兵多、拒绝和谈,进军至西洱河附近,被“勐舍龙”军队伏击,唐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公元752年,“勐舍龙”与吐蕃结成同盟共同抵御唐朝,阁逻凤被吐蕃称作“赞普钟南国大诏”(意为“吐蕃的兄弟”)。

公元754年,唐朝为报前仇,派剑南留后李宓率7万兵马攻打“勐舍龙”,进至太和城,再次被“勐舍龙”击溃,7万兵马全军覆没。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安禄山之乱”,已无力对“勐舍龙”用兵吐蕃又向唐朝河西陇右地区扩张,无暇顾及南方的“勐舍龙”没有战争之忧后,“勐舍龙”开始改革内政,建立健全制度。

公元756年,唐朝皇帝李隆基避难于成都,吐蕃赞普弃松德赞得知后,要求“勐舍龙”君王阁逻凤与其联合攻打唐朝阁逻凤派出大军将6人、清平官1人率大军越过金沙江进入唐境,一路向北、直逼成都,俘获人财无数,《德化碑》记载:“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积储,一月馆谷”。

公元757年,“勐舍龙”再次出兵攻打唐朝巂州,巂州都督被擒,驻守巂州的唐朝官兵全部被掳。

公元762年,“勐舍龙”向西吞并同族联盟国家“勐卯”(卯国),阁逻凤册封其女婿混等为“诏勐卯”(卯王)、命其镇守“勐卯”,控制“勐舍龙”西部地区。

公元763年,阁逻凤命其子凤迦异修筑拓东城(今昆明),并由凤迦异镇守拓东,控制“勐舍龙”东部地区。

公元8世纪中期,“勐舍龙”已经以洱海盆地为中心,控制金沙江以南、北盘江流域、南盘江流域、红河中上游、澜沧江中上游、怒江中上游、伊洛瓦底江中上游等广大区域,其疆域北与吐蕃相连、东北与唐朝相接、东南与安南国接壤、南与哈里奔猜国相交、西南到勃固山脉北部、西至若开山脉,成为与唐朝、吐蕃齐驾并驱的大国。

“勐舍龙”在唐朝与吐蕃之间平衡

公元778年,阁逻凤去世、孙异牟寻嗣位。

公元779年,“勐舍龙”与吐蕃合兵10万,分3路进攻唐朝剑南道唐朝皇帝李适派遣大将李晟、曲环率北方兵数千,联合当地蜀兵,大败“勐舍龙”与吐蕃联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维州(今四川理县)、茂州(今四川茂县),“勐舍龙”军队撤回金沙江以南地区,联军死伤8万余人。

唐朝大败“勐舍龙”与吐蕃联军后,吐蕃将责任推给“勐舍龙”,并要求“勐舍龙”成为其附属国,派军进入“勐舍龙”边境地区设立军事据点,向“勐舍龙”属民征收赋税,“勐舍龙”与吐蕃的关系恶化。

公元793年,为了对付吐蕃的进逼,“勐舍龙”君王异牟寻在清平官郑回(俘获的唐朝官员)的建议下,决定归附唐朝。

公元794年,唐朝遣使者崔佐时到“勐舍龙”,代表唐朝与“勐舍龙”在点苍山会盟。会盟后,异牟寻发兵突袭吐蕃,大破吐蕃军于神川(金沙江),取铁桥等16城,得降众10万余人。征服施、顺、磨些(纳西族先民)等部,迁数万户充实弄栋镇(今姚安)。

公元799年,吐蕃为报前仇,出兵5万攻打“勐舍龙”,欲夺回失去的神川据点,被“勐舍龙”击败、无功而返。

公元801年,吐蕃倾全国之力进攻唐朝剑南节度与“勐舍龙”神川一带,唐朝军队与“勐舍龙”军队合力大破吐蕃军,生擒吐蕃军统帅论莽热。此后,吐蕃衰弱,无力进攻“勐舍龙”唐朝也信守盟誓,与“勐舍龙”保持友好状态外无强邻的“勐舍龙”日渐强盛。

“勐舍龙”被权臣操控

公元808年,异牟寻去世,其子寻阁劝继位公元809年,寻阁劝去世,年仅12岁的长子劝龙晟继位公元816年,弄栋节度使王爵蒙嵯巅杀劝龙晟,拥立劝龙晟弟劝利公元823年,劝利去世,其弟丰祐继位“勐舍龙”在10多年间,四易君王,且都是幼君继位,权臣、外臣趁机做大。

公元830年,权臣蒙嵯巅发动“勐舍龙”举国兵力,攻入唐朝剑南道,掳获数万人口、财物无数。公元832年,“勐舍龙”发兵灭骠国,掳获3000余人、隶配拓东节度使。

公元859年,丰祐去世,其子世隆继位勇将段宗牓杀摄政蒙嵯巅,“勐舍龙”政权被段氏操控。

公元860年,“勐舍龙”出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国安南,攻破安南的交趾城(今越南河内)。公元861年,“勐舍龙”又攻破岭南的邕州(今广西南宁),掳掠人口,原有居民,什不存一。公元862年,“勐舍龙”再攻安南,见驻守的唐朝军队有防备后撤军。公元863年,“勐舍龙”再次集结5万余人攻破安南交趾城,并派善阐节度使杨思缙率2万余兵力驻守安南,唐朝守军退至岭南。

公元866年,唐朝安南都护高骈率军杀回安南,“勐舍龙”败走安南唐朝皇帝李漼怕“勐舍龙”军队报复,命岭南道、剑南道与“勐舍龙”交界地区的驻军各保疆界,不得进攻“勐舍龙”,并遣使与“勐舍龙”议和。

公元869年,“勐舍龙”再次攻入唐朝剑南道,一路北上、直逼成都公元870年以后,“勐舍龙”军队陆续占领成都以南的城池公元875年,“勐舍龙”放弃占领的城池、退回金沙江以南地区。

公元897年,“勐舍龙”君王隆舜在善阐城被人杀死,其子舜化继位。

公元902年,舜化去世,仅8个月大的儿子继位,汉裔权臣郑买嗣(唐朝降官郑回之后)执掌国政后,杀死舜化不满1岁的儿子及傣族王室800余人,建立“大长和国”。

大长和国建立后,傣族高人一等的情况被改变,很多蛮族势力崛起王城所在的洱海盆地不再以傣族为尊,随“勐舍龙”政权入主洱海盆地的傣族陆续迁离传统傣族聚居地区(东起云岭-红河、西至若开山脉之间)也不再以洱海盆地的政权为尊,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