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样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从一座桥内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是敌人筑的暗堡,冲上来的部队被压在一座小土坡下面。冲在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自告奋勇要去炸掉敌人的碉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他奋不顾身地冲到暗堡下,但却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炸毁了敌人的暗堡,他壮烈牺牲了。

2、宋朝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公元1256年,宝祐四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之后南宋灭亡,文天祥于五坡岭兵败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皇帝成吉思汗最得意的孙子忽必烈多次劝文天祥效忠大元王朝,因为忽必烈觉得文天祥是个人才,可是文天祥宁死不屈。行刑前,忽必烈还在召见文天祥,问他有什么愿望,文天祥从容地说:自己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一死就满足了。

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3、谭嗣同

公元1875年,光绪元年,10岁的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非常仰慕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当时“义侠”大刀王五结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公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年30岁的谭嗣同满怀忧愤,于是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可惜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号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在临刑前从容多于慷慨,没有激越之气,没有畏惧和悔恨,也许连乞求刽子手“给个痛快”都不屑于一说,只是让一个声音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多么的激昂慷慨,多么地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