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代给人们的三观做同类项合并,是个挺不合理的事儿。因为很多人吧,其实没有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思维模式和三观,这与时代无关,是社会的常态其次就是,三观千奇百怪地共存在这个时代里,不太可能去寻找一个共性来代表全体——也很难去寻找主流的三观:什么是主流?认同人数多的吗?如何来有效地评估认同人数? 或者占有话语权的媒体的观念? (甚至不同媒体因为受众不同,立场也大相径庭)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精英群体?相当复杂了。那就说说风气吧。能够调动起群众情绪的才是爆点。社会风气的确越来越开放包容,以对LGBT群体的支持为例吧,然而群情激昂的背后是非常廉价的成本——用爱情战胜一切的套路打动大家,用遍地的基腐将一切合理化。流行文化中对于LGBT涉及的社会伦理问题,平权的最大阻力的认知,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度探讨,有巨大的缺失。换言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情绪化狂欢。而我认为成本越低廉,这样的开放包容就越脆弱。带节奏让大家嗨起来实在很容易,尤其在公众认知力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但今朝观念可以这样风行,明朝就可以同样被策反。当然,个人意识的觉醒相当突出了,对于少数群体的人文主义关怀也在崛起。这是非常好的基础认知。但如我之前所言,很脆弱。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于,老知识分子痛心疾首地说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这个社会浮躁浅薄。其实我觉得是他们从前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自己圈子也不大,那个社会的思想氛围就显得很精英很黄金年代。现在话语权被移交到了人民大众手里,那谁都可以发表言论,观感上质量也就降低了。但其实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就没怎么变过。精英还是那么优秀,只是第一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和普世文化脱节,第二,他们也在全世界都很聒噪的时代里,声音没那么明显了——毕竟听说博士只有3%上网——所以我预计我读不到Ph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