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流形态影片。

代表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电影的主流创作方向,影视制作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史诗悲剧的典型代表《三毛流浪记》是喜剧与讽刺艺术结合较好的作品《乌鸦与麻雀》在喜剧艺术与隐喻手法的结合上取得了出色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抗日战争时期纪实风格的突出影片《万家灯火》是抗日战争后中国电影冷峻现实

主义的典范。

2.多样形态艺术风格创作。

在这时期的中国电影创作中,文人电影等多样形态也取得成绩,包括民族伦理情感的影象化创作,如《不了情》、州、城之春》、《艳阳天》等。在电影语言上更为独具一格的是州、城之春》,它以特别的方式,把中国电影的语言现代化做了成功的风格化试验。

3.讽刺艺术的温情化、喜剧化创作。

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华公司出品的社会风俗喜剧,如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太太万岁》,桑弧编剧、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以及陈鲤庭导演的《幸福狂想曲》等。另一类是以昆仑公司为代表出品的讽刺喜剧,如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赵明、严恭导演的《三毛流浪记》,以及张骏样编导的《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