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敕勒歌》的作者是谁,而且,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对《敕勒歌》作者的考证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斛律金作,二是敕勒族民歌,三是鲜卑民歌,后译成汉语。三种说法里敕勒族民歌最令人信服。

关于《敕勒歌》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齐书·帝纪》。根据正史记载,神武帝高欢征战不利,又身染重病,将士军心动摇。为了让军队重燃斗志,高欢让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应和,唱着唱着流下眼泪。原文为“使斛律金敕勒歌”,这是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并没有将斛律金与《敕勒歌》的关系交代清楚。这段记载司马光稍做改动,写进了《资治通鉴》,变成“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认定了斛律金是《敕勒歌》的作者。但我们不知道司马光这么写,究竟是找到了可靠的证据,还是仅仅出于自己的推论。有趣的是,与司马光几乎同时代的沈建在《乐府广题》中记载着“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看来,无论斛律金是“作”还是“唱”,都只是二人的推断,所以问题又回到《北齐书》上。我们从《北史·斛律金传》里看看斛律金这个人。根据记载,斛律金是一位英武善战的敕勒族将军,善骑射,治兵有方。他“性敦直”“古质”,确实是带有《敕勒歌》的风骨。可问题来了,传记里说他“性质直,不识文字”。一个部人字儿的人,怎么能创作出《敕勒歌》呢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斛律金只是一个传唱者。

再看鲜卑民歌的说法。根据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引用的《乐府广题》的说法,《敕勒歌》本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北齐的话,所以句子长短不齐。到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的北宋年间,《敕勒歌》只有汉语版本了,句子长短不齐是翻译导致的。不少人对《乐府广题》的这段记载有疑问,认为这仍然是作者推测。鲜卑族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一度势力较强。鲜卑族的民族个性和生活环境的确符合《敕勒歌》的描述。但问题在于,当时高欢的部下有很多民族的人,为何偏偏要选一个敕勒族人唱鲜卑族民歌呢还非要用鲜卑语唱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敕勒歌》应该是敕勒族人集体创作的北朝民歌。